蚝乡红光村 蚝农投苗忙
蚝农在投放蚝苗。刘再扬 陈建华 摄
■ 本报记者/梁小可 林显军
4月11日早上8时,记者来到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码头已经忙碌起来。五辆大卡车靠边停在码头边,每辆车旁边都有十几人忙着把蚝苗搬到养蚝船上。还有一辆大卡车停在里面,一台吊机伸出长臂,把车上捆好的蚝苗一大捆一大捆放到船上。
红光村蚝协会会长谢彦安告诉记者,最近几天蚝农才开始购苗投放,当天一共有9车蚝苗,大概200多吨。有两卡车的蚝苗在凌晨3时多就开始搬卸,搬上船一早就运送到蚝排投放。这些蚝苗是前一天下午或傍晚运到码头的。蚝苗从起苗到投放海里,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会影响成活。每年过了农历三月,蚝农就进入投苗季节。投苗高峰期在4月底5月初,运苗的大卡车最多时一天有50多辆。
码头东边,一辆蓝色大卡车上,16名工人正合力搬卸蚝苗。4人站在车箱里把一串一串的蚝苗递下来,地上8人排成一列,接过蚝苗传递到船上的4人。船上的人再把蚝苗接过来,一串一串地摆放好。8时45分,蚝苗卸下将近一半,差不多堆满一船。余下蚝苗要搬到旁边的另一只船。这时,养殖户胡举培拿着几袋早点过来,让工人们吃早餐。
胡举培说,这车蚝苗近20吨,是从福建漳州购回的,早上6时多开始让工人搬苗,大概11时左右搬完。除了搬苗,工人还要到海上的蚝排上放苗,每人一天工钱200元左右,还要他管早、午饭。说起这些,他一脸豪爽。
10时,又有两辆车的蚝苗搬完,四条满载蚝苗的养蚝船,分别搭着几名工人,先后驶离码头,沿着村前河道出海。协会秘书长谢彦窝借来一艘飞艇,搭着记者一行四人出海。飞艇跟在养蚝船后面,河道右边是茂密的红树林,一片苍翠,不时有白鹭从林上飞过。过了十几分钟,前面的海域宽阔起来,海水清澈,水面上不时出现一组一组蚝排。
飞艇驶离码头有四五公里,记者看见前面有一条养蚝船停靠在一组蚝排边,有人正在投苗。谢彦窝把飞艇开过去,靠着养蚝船停住。记者上了养蚝船,发现投放蚝苗的工人有10名,六男四女。妇女在船上递蚝苗,男人接过来,就把一串一串的蚝苗放进水里,再把上端的小绳子按一定的间距拴在蚝排上,动作娴熟。船上已有一半的蚝苗投放好。一名妇女笑着告诉记者,他们凌晨三点多钟就到码头搬蚝苗,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能干完活。
飞艇继续前进,蚝排越来越多,不远处的岸边红树林延绵成片。经过一处面积较大的蚝排,谢彦窝把飞艇停住,他说,这片蚝排是会长谢彦安的,前几天才投苗。飞艇靠近蚝排边,他俯下身子,伸手从水里解下一串蚝苗,拿上来检查,觉得生长良好。检查了几串蚝苗,只发现一只蚝没成活。
谢彦窝说,这片海域叫丰头湾。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养蚝,已有200多年历史,经历了堆石头养殖、水泥柱养殖到吊桩养殖的技术革新。实践证明,立体吊桩养殖效果最好。由于这里地理条件优、水质好,养出的蚝十分鲜美,远近闻名。现在,大家投放的都是中大苗,这些蚝苗养殖一段时间后,要经过两次移养到盐度更高一点的水域,到年底可以上市。
谢彦窝开着飞艇,带着记者参观这片海上牧场,不时见到有养蚝户在组织人力投苗。他介绍说,现在红光村有2000多人从事养蚝产业,有的人还到中山、珠海等地养蚝,但也有湛江等地企业家来这里养蚝。
11时20分,飞艇经过一处较大的蚝排,有三条养蚝船、16人在投放蚝苗。谢彦窝说,这是红光村谢汝水的蚝排,由8个蚝排连一片。工人介绍,一船蚝苗,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投放完。记者发现,船上放着为工人准备的午饭。谢汝水的妻子正在与工人一块干活。她说,前一天已有两个蚝排投放了蚝苗,现在正抓紧时间把蚝苗投放完。记者为她这种勤劳的精神所折服,当老板娘还干成这个样。
离开谢汝水的蚝排,记者登上飞艇返回。飞艇加快了速度,一组组蚝排从眼前掠过。记者不禁感慨,红光村这片海域上,正是因为有了勤劳的村民,才使这里的养蚝产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红光村养蚝面积达4万亩,这是一个顶呱呱的产业。
新闻推荐
记者跟班体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