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伟声:甘当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一年半推进南河村脱贫率达100%,产业造血帮扶全村不返贫

南方日报 2019-04-02 06:49

在田间地头,骆伟声(右)常常与村民一同干农活、与村民交流,“接地气”的方式让他迅速赢得村民信任,也使得南河村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受访者供图

脱贫率100%、盖学校修道路、产业项目年终分红数千元……走进阳春市南河村,放眼望去,千余亩蔬菜基地满目新绿、蜿蜒的乡村道路实现了硬底化、一幢幢新房鳞次栉比映入眼帘。

这座由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对口帮扶的村子,昔日贫困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双双提高,让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每谈起这些扶贫成效和乡村的改变,村民们总会想起一位从珠海来的扶贫干部骆伟声。在南河村当地,村民们都称他为一只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地推进南河村的扶贫事业,让帮扶“春风”吹向更多村民。

●南方日报记者黄鹤林

临急受命

44个对口帮扶村中贫困户数量最多

“仅一年多时间,村里多了100多辆新车,60多栋新房子!”南河村党委书记吕佐辉兴奋地说着村里的改变。在骆伟声没来之前,南河村曾因脱贫攻坚成效不理想而导致被省暗访组批评。

为了推进南河村扶贫工作,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派骆伟声到南河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一年多来,在珠海市人大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南河村建了10兆瓦光伏发电站、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安了路灯……“村庄变得漂亮了,大家都不愿意到城里买房子了,很多打工仔都回村建房了。”吕佐辉每次谈起这些变化,都会为骆伟声竖起大拇指。

南河村在珠海对口帮扶阳春市的44条贫困村中,贫困户数量最多、贫困人数最多、危房改造任务最重,上万人的村庄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临近退休年龄的骆伟声,一年半前接到对口帮扶南河村扶贫任务时,没有丝毫犹豫。

面对突然而至的重大任务,58岁的骆伟声安顿好家里90多岁的老父亲,在党组织找他谈话的第二天,就背起背包住进了距珠海300多公里外的南河村。“我工作40年,党龄37年,作为一名老党员,面对困难我怎么能退缩?”骆伟声坚定地说。

“虽然说是临急受命,但人大党组挑选骆伟声到南河村任珠海人大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骆伟声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领导近10年,对农村工作有方法、有经验、敢担当、也能吃苦。负责人说,“选择他作为扶贫组长,是希望他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推动南河村脱贫攻坚任务快速落实,让贫困村民早日过上好日子。”

融入群众

为民解忧赢得当地村民信任

事实上,骆伟声也并没有让党组织和村民失望。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情况,骆伟声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为了弄清村情民意,5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一户的情况;村里的路到处是砂砾泥土,数双鞋子都磨坏了。

在他的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家贫困户的人口、致贫原因、耕地面积、收入以及扶贫项目等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着笔记本对照检查,看看还有哪家的困难没有解决,然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想办法抓紧推进落实。

“做扶贫工作,关键是自己要把驻村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取得村民的信任。”骆伟声说,“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就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于是,在走村入户途中、在村里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和村民们“唠嗑”。在这些交流的过程中,他了解了村民对扶贫工作的想法和需求,把村民生产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民情民意等都掌握在心,让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推进更“精准”。

在这期间,他帮助村里贫困户解决了多年未办好的建新房用地问题;为重病患者争取减免了医疗押金、申请大病补助款;帮助村里贫困孤寡老人住进敬老院……一年多来,这些举动都被南河村村民记在心里,也逐渐让他们对这位扶贫干部投以信任的目光。

产业扶贫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日收入最高超3万元

在全面了解南河村的扶贫情况以后,骆伟声说,“要想实现贫困户真正脱贫,必须通过产业扶贫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化。”为此,他积极筹措资金,对南河村进行产业帮扶。

在派出单位珠海市人大的帮助下,南河村成功引进了10兆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但是,推进项目建设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为解决项目落地难和资金难问题,骆伟声通过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帮助,四处筹措资金;为了尽快解决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200亩租地和44根外线塔杆征地问题,他白天跑工地跟着施工,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到村民家中开会做思想工作……

去年5月,在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期线路征地时,有些村民不同意线路经过其所在的土地,组织60多名村民阻止线路施工,让征租地任务遇上了难题。

“解决问题先要上门了解问题。”面对村民的种种阻挠,骆伟声和村干部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时间,到这些村民家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讲解扶贫政策,打消了村民心中的疑虑,并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顺利完成了征租地任务。

在当地市、镇、村干部紧密配合下,三个多月里,骆伟声带领扶贫小组人员不分昼夜地进村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在解决了项目用地的同时,也妥善地化解了租地期间出现的各类纠纷。

如今,南河村光伏发电项目一二期已经全部并网发电,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一天发电的收入达3万余元。村民说,“这个产业项目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去年底,南河村有劳动能力的348个贫困人口人均分红5000元,实现全村脱贫不返贫。骆伟声介绍,该项目不但解决南河村贫困户脱贫问题,还可以带动阳春市16个镇街1800多户贫困户长达20年稳定收入,去年被评为全省十大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之一。

民生改善

扩建教学楼今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

南河村是人口大村,拥有8000多人口、29条自然村、18平方公里土地。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破房挡道、生活环境脏乱差……这些问题让不少村民宁愿跑到村子附近的阳春市区等地高价买房,也不愿在家乡安居。

为了改善村居环境,骆伟声再次忙于奔波。在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期间,他还时常与当地村镇领导去阳春市联系协调,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推进南河村基础设施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村争取到的629万元扶贫资金完成了15.47公里村道硬化工程,实现村村通硬底化;投入213万元资金,安装自来水工程项目2080户,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南河村还在村里总长15公里的道路上,安装了239盏路灯;全村69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提前完成。

现在,南河村村居环境整洁漂亮,路通、水通、灯亮、广场宽敞、村容整洁,一些想在市区买房的村民纷纷打消外出买房的念头,回到家乡建房,为南河村留下劳动力资源,不少人在家乡种蔬菜、办小作坊,当起了致富带头人。

贫困户在帮扶下实现了脱贫,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呢?“扶贫先扶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必须要建设好。”骆伟声坚定地说。

“因为缺乏资金,南河村小学无法开展校园建设,导致学校的学位紧张,无法保障当地村民小孩的教育需求。”骆伟声了解情况后,通过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等多方力量支持下,推进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当了解学校课室不足,他积极争取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为学校兴建一栋教学楼,面积达1050平方米,并配套120万元的教学设备设施。今年3月12日,南河小学扩建教学楼动工仪式正式举行。按照工期,今年9月,整个校园面貌将焕然一新,南河村的孩子将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如今的南河村,蔬菜基地项目、光伏发电项目为贫困户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环境秀美的新农村建设为村民带来了更具幸福感的生活。脱贫攻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路虽遥远,但一批又一批如同骆伟声一样的优秀扶贫干部,把人民放在心里、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更美好的生活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河口镇164名群众摘掉贫困帽子

阳春市民政局多举措抓实扶贫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