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已清理船载文物14万多件
广州日报阳江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通讯员陈文教摄影报道)昨天记者从坐落在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船货清理工作进入尾声,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多件,预计文物总量将超过16万件,比最初预计的多出一倍。
据了解,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经过整体打捞出水,放置于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南海I号”现场实行边考古边向外开放,游客在水晶宫外可通过玻璃实时观看考古现场。在考古方面,2018年“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经初步统计,该年度出土文物数量约106000件,以瓷器最多,还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铅锡金属器、竹木漆器、朱砂等类型。瓷器从产地来源看,主要源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为南方著名窑口所产。此外还提取了一批疑似药材、橄榄、稻壳和骨骼、咸鸭蛋等动植物遗存。
据了解,从“南海I号”目前发掘的情况看,沉船上部建筑和部分船板受损,甲板及以上大部分缺失,甲板以下保存较好。船体残存结构基本清晰。沉船的木船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最大船宽约9.35米,已发掘的船舱内最深处约2.8米,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平方米,共有14道横向隔舱壁板,分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使用多重木板对接或搭接结构和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技术,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重板结构。
“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是长宽比例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据介绍,目前沉船的船体结构基本保存于海泥之下。而作为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杂,对于开展我国古代造船技术、海外航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领队崔勇介绍,此前“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目前船货清理进入尾声。而接下来“南海I号”将进入船体发掘和保护的阶段,船体未来有望整体展示。
新闻推荐
本周前期天气回暖后期冷空气来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