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40载用坏9台手摇补鞋机
[摘要]市区南恩路甜酒巷有对八旬夫妻勤以养家——
■ 本报记者/陈子玲
20日清晨,借着自然光亮,双目炯炯有神的德婶将一根透明的补鞋线轻松穿进了手摇补鞋机的针孔。在江城区南恩路甜酒巷,85岁的德叔和80岁的德婶夫妻俩从事修鞋工作40年了,两人依旧满腔热情,热爱这份事业。
德叔全名顾三德,与妻子杨爱群补鞋40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德叔”“德婶”。今年春节,一些在外地工作回家过年的人还会找上门来,找他们补鞋、补包。补鞋给他们带来了收入,带来了希望,说起补鞋这份工作,还要回到1978年。
德叔原本是人力车夫,靠一辆三轮车拉货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人选择货车运输,人力三轮车已经不占优势。德叔想,靠卖力气不是长远之计,掌握一门手艺才能长久。当时,阳江街头有不少修鞋匠人,德叔与他们聊天了解到,大多数市民都有补鞋的需求,只要肯努力、手艺好,总是会有收益的。德婶在鞋厂工作十多年,做鞋的手艺得到工友、老板的赞许,修鞋有一定的优势。听到德叔要学修鞋,德婶十分支持。
给修鞋匠人当了几个月免费学徒,德叔“出师”后便凑了两百元钱买了一台修鞋机,在巷道摆摊、租店面揽活。刚开始的10年时间里,德叔没有丝毫懈怠,修一双鞋,几分钱、几角钱地攒,有时候白天修不完的鞋还会带回家,夜以继日。“我晚上在工厂上夜班,白天就帮着修鞋。有时候凌晨两三点下班回家看到他还在修鞋,来不及歇息便去帮忙,一开始我们全靠煤油灯微弱的光亮工作,后来安装了电灯才好一点。”德婶回忆起过去的故事,脸上带着笑意。1989年,德婶从工厂退休后,便与德叔全职修鞋,夫妻俩日日夜夜的坚持和付出,建起了楼房,还将4个孩子养育成人。
修鞋是一门技术活,德婶告诉记者,工作有苦有甜,有些鞋子质地特别硬,破损的地方又在“拐角处”,他们要尝试很多次才能找到“门路”。因为踏实肯干、手艺不错、价格公道,夫妻俩的名气渐渐传开了,不少在外工作的人回家后会带着破损的鞋子、包包等物品寻求帮助,在阳江部分乡镇的顾客也会找上门,附近鞋店的老板也是他们的长期顾客……德叔德婶接到活,必定做得妥妥的,修补过的地方平平整整,既结实牢靠又不影响美观。德婶有诺必行,有个客人十多年前来补鞋,忘记取回鞋子就去了青岛工作,鞋子从此就一直保存在她家中。“花了好多心思补的,我舍不得丢,说不定他还会回来取呢。”德婶说。
40年来,德叔德婶用坏了9台补鞋机,双手已经有些变形,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病痛。如今两人年事已高,子孙都已长大成人,夫妻俩无需再像年轻时那样,日以继夜地工作。如今,他们将摊位摆在家门口,还有不少回头客找上门。“活到老干到老,只要眼睛还能看得见,手还能动,我们就会继续做下去,不然就荒废了这门手艺。”说完,德婶抓紧手中的补鞋线,继续补鞋。
左上图:80岁高龄的德婶对补鞋、补包等工作驾轻就熟。
陈子玲 摄
新闻推荐
消防指战员坚守岗位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