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为阳江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摘要]我市加快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打造粤西交通枢纽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阳江建市30年来,阳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回望四十年 再写新篇章》栏目系列报道,从交通建设、民营经济、扩容提质、营商环境、教育事业等多领域回顾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阳江的发展和变化,以此激励全市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争当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阳江的贡献。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 本报记者/黄娟娟 通讯员/刘昌兵
即将过去的2018年,对许多阳江人而言是如此不寻常——他们在家门口坐上梦寐以求的动车,驶向了更远的地方。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阳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老百姓的出行越来越便利。江湛铁路通车、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干线公路扩容升级、农村公路加快建设、港口码头建设扎实推进……以阳江为中心向外辐射,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几年,阳江市还将加快建设“两横两纵三支线”铁路网、“四横两纵一环”高速路网,规划建设阳江运输机场,加快建设阳江港亿吨级大港,构建阳江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区群、大西南地区“内通外联”的交通体系。
铁路:阳江迈入“高铁时代”
今年7月1日早上7时52分,当江湛铁路D9741次列车迎着曙光驶入阳江站,290万阳江人民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从阳江去一趟广州,需要跋山涉水,足足耗费一天时间,而今,从阳江乘坐高铁去广州仅需一个半小时。
江湛铁路阳江段通车,补齐了阳江在快速轨道交通上的短板,大大缩短阳江到珠三角地区的乘车时间,使阳江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同时加大了珠三角对阳江以及粤西地区的辐射效能,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西迁,对阳江和粤西地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1988年3月开建三茂铁路阳春段,阳江铁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境内铁路轨道交通里程已超过300公里,包括三茂铁路、阳阳铁路、罗阳铁路等,其中阳阳铁路(阳春至阳江港)主要承担货运功能,让阳江港与阳春、云浮等粤西腹地通过铁路直连,充分发挥阳江港港口作用,通过“港口+铁路+公路”无缝对接运输,降低粤西腹地物流成本。目前,正是由于阳阳铁路让粤西腹地具备从阳江港出海的能力,一批工业项目落户阳春等粤西内陆地区,让阳江沿海地区与内陆形成海陆统筹、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未来,轨道交通仍是发展重点,将打造贯穿境内的“两横两纵三支线”铁路网。江湛铁路二期江门到深圳段正加紧建设,建成后,阳江到深圳的距离将缩小至两小时左右,阳江与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加速对接,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所有核心城市的快速通达;阳江正配合省加快推进广湛客专(时速350公里)建设,建成后阳江到广州只需不到1小时;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海陵岛交通出行条件,阳江正谋划建设海陵岛轨道交通。一条条铁轨将形成一张外向型铁路网,串联起阳江与外界更紧密的联系。
高速公路:与珠三角核心区快速通达
2002年,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建成通车,阳江打开了通向外界的第一个高速出口。自此,阳江高速公路建设一路凯歌。
沿着西部沿海高速、再通过港珠澳大桥,阳江到珠海、香港、澳门的全程距离在2.5小时左右;沈海高速阳江段正进行四改八扩建,扩建后阳江到佛山、广州将大大提速;汕湛高速阳春至新兴段今年全程通车,阳春人民可直奔珠三角……随着高速网的日益完善,阳江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
如今,阳江已建成“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目前已有沈海高速阳江段、西部沿海高速阳江段、罗阳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路网323.45公里,提前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在建高速公路怀集至阳江高速公路海陵岛大桥、中山至阳春高速公路开平至阳春段、沈海高速公路阳江段改扩建项目等;推进前期工作的有西部沿海高速阳江南联络线、云浮(郁南)至阳江(阳西)高速公路阳江段和中山至茂名高州高速(粤桂界)阳春段等。
境内国道有4条438.034公里、省道11条753.05公里。今年续建新建国省道建设里程74.14公里,28个重点国省道项目有序推进。其中,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全长约199.56公里(含海陵岛支线70.6公里),省政府同意阳江市先行建设阳江段雅韶到溪头示范段(含阳江港大桥),全长约47公里,估算投资61.1亿元。
未来,阳江市将建成“四横两纵一环”高速公路网,加强阳江与珠三角核心区的联系,建成以国省道为主的“一环四射”快速路网,联通阳江市中心城区到阳江市港口、工业园区、旅游景点、高铁站、高速路口等各重要节点,建成“七横六纵”干线公路网,连通阳江市区与各县(市、区)、中心镇,形成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全方位联通的现代道路交通体系。
农村公路:200人以上自然村基本通水泥路
在构建对外交通“主动脉”的同时,阳江市积极畅通内部“毛细血管”,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经过几年的奋战,一条条高质量的水泥路犹如一条条彩带,从主干道延伸到山乡沃野,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据地方公路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实施农村公路硬底化路面改造起,至今已完成全市路面硬底化改造里程6576公里,完成总投资20亿元,基本上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交通网络。“镇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已于2010年完成建设;通500人自然村硬底化公路已于2013年完成建设;现阶段实施的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也已基本完成。”该负责人说。
从今年起,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认真谋划把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与建设100公里民生公路、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结合,编制了《阳江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18-2025年)》和《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今年底前,完成全市88个省定贫困村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217公里,完成未通客运班车建制村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447公里。
让老百姓倍感欣慰的是,路通了,车也通了。目前,全市共建成客运站46个(其中等级客运站18个),38个镇建成客运站,710个行政村中有656个行政村通达客车并建成候车亭,实现乡镇有客运站、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和行政村有候车亭“3个100%”目标,为阳江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港口:码头建设进入高峰期
1989年12月18日,阳江港首期工程动工,掀开了阳江港建设的序幕。经过近30年不懈努力,阳江港实现从一湾海水到码头林立的变化。目前阳江港已建成使用的码头泊位15个,其中吉树港区12个,包括经营性码头10个、公益性码头2个。去年,阳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700万吨。
走进阳江港吉树港区,面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水泊位处,一台台门机伸长“手臂”,等待卸货;码头边,一辆辆运输车穿梭而过……依托阳江港,阳江临港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临港而建的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正在全力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兼顾发展食品产业、高端纸业、新能源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
今年4月,《阳江港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同意,由省交通运输厅正式批复,困扰几代人的航道交通难题将彻底解决,阳江港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根据规划,阳江港吉树港区岸线总长10.4公里,规划码头泊位50个,以煤炭、矿石、粮食、LNG、风电装备制造等大宗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主要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丰头作业区规划码头泊位26个,以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大型海洋装备工业发展,主要服务临港工业基地。目前,阳江港在建码头泊位10个、推进前期工作码头泊位23个,建设码头数量、规模达到开港以来之最,阳江港加速朝着亿吨级大港目标迈进。
此外,为提升港口码头通航能力,阳江港进港航道也即将实施改造工程,改造航道全长19.92公里,按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满载单向通航标准建设。
左上图:阳江的国道、高速路和快铁组成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梁文栋 摄
新闻推荐
中广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核电技术进步,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运营管理经验。从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商运至今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