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用爱与责任呵护群众健康
[摘要]从“一根针一把草”到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乡村卫生事业迈新步
■ 本报记者/ 陈海涛 王雄基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想必对乡村医生不会陌生。村中流传的故事里,也一定还有他们翻山越岭治病救人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前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在缺少药品的情况下,乡村医生扛起了农村医疗的大旗,靠两根手指(把脉)、一根针、一把草药为群众治病,用爱和责任浇筑起村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阳东区大八镇大陂村卫生站乡村医生欧奕全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健康守护者”。今年,他获得了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的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称号。在全国82名获此殊荣的乡村医生中,欧奕全是粤西唯一当选者。
65岁的欧奕全对记者说,儿时,每遇到有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出诊,他都会抢着上前帮赤脚医生背药箱。1979年,一场流行感冒的肆虐,让跟随当地赤脚医生苦学了3年基本功的欧奕全,走进了当地村民的视野,成为当地卫生站的一名乡村医生。
欧奕全回忆,那场流行感冒席卷整个大陂村,大部分村民因病卧床,感冒、发烧、拉稀……背着药箱,靠着两条腿,他沿着崎岖山路走了几天几夜,一个村一个村地出诊开药。在欧奕全和其他几名乡村医生的奔走下,大陂村的村民们逐渐恢复了健康。欧奕全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体现,被调去村卫生站工作。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先后换上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欧奕全,行医足迹遍布大陂村14条自然村及周边村落。从交通闭塞的年代靠双腿出诊,一天只能够去一条村子,到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在实现了硬底化的山路驰骋,给各村村民送医送药,欧奕全见证了基层医疗环境的改变——农村群众看病越来越容易了。
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乡村医生在多年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市卫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阳江市共有1291个村卫生站,乡村医生1186名。
像欧奕全一样,全市有1000多名扎根于农村的乡村医生。江城区白沙街道马岗村卫生站的张华利在1980年乘着改革之风,也在村里开起了诊所,为方圆3公里内的乡亲治病。60岁的张华利回忆,过去通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生病的村民有时要靠其他村民传话来通知医生出诊,而当时的乡村道路还是凸凹不平的泥土路。即便如此,只要村民需要医生出诊,张华利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会赶到村民家中为其诊治。
“越是天气恶劣,越要尽快出诊,尽快赶到村民家里。”张华利说,如果不是遇到十分紧急的病情,村民不会在半夜三更甚至是台风天气派人来叫他出诊,所以一定要急病人所急。
张华利还说,以前乡村诊所的医疗环境简陋,除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村医看病基本上靠两根手指(把脉)。“现在,乡村医生的配置齐全和丰富了许多。”张华利环顾那间刚落成不久的经过规范化建设的卫生站,停顿了一下说。记者看到,这间新建的卫生站占地面积80平方米左右,设置有诊断室、治疗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和药房,还配置有药品柜、紫外线灯、简易高压灭菌设备、健康一体机等20多种设备。卫生站的墙壁也被粉刷一新,干净且美观。
据了解,阳江市目前已经有229间这样装修、装备一新的村卫生站,其中189间由省财政扶持。696间村卫生站被纳入了规范化建设中。
张华利、欧奕全等一批老乡村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倾注了个人的半生心血。如今,像张华利一样“自学成才”的乡村医生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基层医师。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乡村医生专业化发展,改善农村基层医疗水平,市卫计局将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同时,乡村医生的补偿和养老政策也正在完善。2017年起,省财政对阳江市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个行政村2万元,用以弥补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
从最初乡村医生标配的“一根针、一把草”到如今智能化大型诊疗设备,从低矮破旧的村卫生室到宽敞明亮、配备相对齐全的乡村卫生站,从看不起病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随着改革的步伐在发生变化,村民们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左上图:江城区白沙街道马岗村卫生站乡村医生张华利展示卫生站的药品柜。谭文强 摄
新闻推荐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7日报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南方日报》《南方》杂志《阳江日报》单位完成率完成率完成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