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肯干事的人以机遇”

阳江日报 2018-12-04 08:55

[摘要]从放鹅少年到种养大户,阳西华发合作社理事长林华兴——

→ 林华兴走在即将丰收的基地稻田中,喜形于色。

秋收时节,阳西县新墟镇新圩村华发合作社的基地里,稻浪金黄。合作社理事长林华兴带着记者,走过丰收的稻田、百亩蔬菜基地,参观了现代化的养殖场。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还在大队里赚工分。改革开放给肯干事的人以机遇,坚持做下去,就能成功。” 40年前,那个在生产队放鹅、三餐温饱都成问题的少年,怎么也想不到,40年后的今天,他会成长为阳西县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农业公司老总。从林华兴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农民特有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如何被充分释放,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推动“三农”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带来商机——

养鸡贩苗攒下第一桶金

新墟镇地处山区,养殖资源丰富,农民有家禽养殖的习惯。初中毕业之后,林华兴在生产队负责养鹅赚工分,三餐温饱都成问题。

1978年以后,虽然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但让农民尝到甜头的包干到户,已经悄然在基层推广开来,生产队逐渐解散。林华兴家也分到了几亩田地,作为副业,他开始自己养殖家禽,“最初是十几只鸡,卖了又购进鸡苗,一点点扩大。”

林华兴聪明、勤勉的品性在那时候开始显现。当时农民养殖技术普遍低下,经济效益不高,林华兴省吃俭用四处购买科技书籍,抓住机会认识农业专家,向他们虚心求教,逐渐掌握了系统的养殖技术。这期间,林华兴到广州、江门等地购买鸡苗,除了自养,也供应给当地农户,并积极传授养殖技术。

1983年1月,中央发出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全面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大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粮食产量连年增收。1989年,看到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旺盛,头脑灵活的林华兴承包了供销社的化肥销售门店,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说:“当时农民种地热情非常高,每到墟日,一天就能销售一两万块钱的肥料。”

科技兴农规模发展——

承包农场创办立体种养基地

攒下了第一桶金,林华兴便谋划规模化发展。当时,新墟镇有个知青农场,知青回城后逐渐荒废。林华兴回忆,农场是接近百亩的小片坡地,还有鱼塘,非常符合他的心意。1990年,他承包下该农场,池塘养鱼,坡地种菜种果和养殖鸡鹅。此后几十年,他都沿用了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荔枝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在阳西县,承包开发山坡地种荔枝也成为一股热潮。当时,林华兴正好想继续扩大规模,于是承包了新墟镇面积500多亩的班塘农场,种植了300多亩荔枝,开展果、鱼、家禽立体循环规模化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2005年,林华兴承包并修复了新墟镇已溃决的龙亩山塘水库,并承包下小水库周边的300多亩旱地,创建了面积近600亩的立体型综合种养场——山上种树、林间养鸡、塘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下养鱼。

“规模化发展之后,效益明显提升了,最高的时候达到上百万元的营收。”种养基地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发展,让林华兴成为阳西县农村科技致富典型。他与省果树所、华南农大、市畜牧所等科研院校合作,进行品种的表征试验、药物应用试验,引进家禽种苗,并将适用、可行的技术推广给周边村镇的农户。

阳西县农业局提供了一份林华兴参评“科技致富带头人”申报材料,上面写着:立体规模化种养殖致富的成功在各镇引起了轰动,农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科技致富的热潮空前高涨,使得短短几年时间,就有50多个农户跟着办起了大型果、鱼、禽畜立体规模化种养殖场,总面积逾6000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起——

流转土地购进农机发展合作社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当时城镇化速度加快,生产效率提升,发展农业公司和合作社,可以让农业产业进入更高的台阶。”林华兴回忆,新型农业主体快速发展,是农业经历了三十年大发展后的历史必然。2008年,林华兴办起了华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很快就发展到了85名社员。

抱团发展解决了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2009年,合作社就流转了周边300多亩的丢荒田地,旱地种菜,低洼田地种植水稻。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对内统一生产流程,对外拓展市场。对于缺少资金的农户,林华兴采取借资金、赠种苗、赊农资、教农技的形式,支持他们开展生产。

规模扩大了,农业机械的引进也变得顺理成章。合作社初期买了两台耕耙机。现代化机械刚引进的时候,给农民带来的那股震撼,林华兴至今记忆犹新:“一台插秧机一天作业几十亩,代替十多个劳动力,禾苗长得也好。”2010年,合作社种植的水稻面积继续扩大,又集资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收完合作社的田,还可以服务其他农民”。

“粮食年年增产,政策扶持也越来越多。我就一条心做好合作社。”林华兴告诉记者,这十年间,合作社种植基地扩大到1700多亩,还建起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温室大棚、禽畜育苗大棚和生猪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按照他的设想,在未来5年内,合作社将建立一个8亩的农产品加工场,基地水稻规模扩大到2000亩,蔬菜基地扩大到10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以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振兴乡村,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支持越来越大。”林华兴动情地说,农业农村正迎来大发展,正是做农业大有可为的时候。

人物

点评

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改革开放之后,愿意去干的人,总会有机遇。”“看到丢荒的田地,觉得很可惜。”“现在搞乡村振兴,我们农村的这片天地也要发展好……”言辞朴实的林华兴,总是不经意表露出对时代赋予的机遇的感激,对土地和乡村的热爱。

从养几十只鸡起步,再增加到几百只;从五十亩基地,发展到数百亩,再扩展到目前的数千亩。林华兴的人生经历生动证明: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林华兴身上,我们真切地看到,在大时代的波涛中,一个农民企业家,在每个关键的转折点,总能找到与大时代同频共振的节拍,凭借着中国农民式的勤奋、坚韧、诚实和智慧,不单积累起了个人的财富,还带动了家乡人民的发展,赢得人们的尊重。

策划/黄仁兴 杨国华 ■ 撰文/林显军 ■ 图片/谭文强

新闻推荐

新安村公园林间那一抹抹红

廉洁公园一角。大理石书卷。清官史事栏。廉洁公园牌坊。廉洁故事墙。爱莲池里盛开的睡莲。廉洁橱窗《廉洁三字经》。早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