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世泉:城建变迁折射阳江发展加速度

阳江日报 2018-11-16 09:16

[摘要]从部队测绘员到城市规划者,改革开放40年来他见证了阳江城市发展大跨越

沙世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没有改革开放,我也许还在为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发愁,没有改革开放,阳江城市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美好景象。”改革开放40年来,原市规划局规划科长沙世泉从部队一名测绘员,到长期从事城建工作的城市规划者,见证了阳江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近日,沙世泉应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怀着激动的心情,回顾和讲述了他的奋斗故事和阳江城市发展变化。

响应号召入伍——

经历艰苦岁月感叹改革巨变

1960年7月,沙世泉初中毕业,恰逢当时在北京的解放军测绘学院以征兵的形式招生。沙世泉响应国家号召,以技术兵种的身份到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从此,沙世泉一生与测绘、规划设计工作结缘。

3年后,沙世泉在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当时刚20岁的沙世泉风华正茂,怀着一颗红心和保家卫国梦,主动申请到艰苦的地方服役。于是,他被分配到当时的西藏军区总参测绘大队,从事边界地形图测绘工作。这一去,就是7年。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尚未实行改革开放,正值贫困落后时期,那时生产力不高、物质匮乏、交通不畅。回首往事,沙世泉仍记得当时从阳江出发,乘坐部队运货的大篷车前往西藏军区报到。一路上颠颠簸簸、兜兜转转,令他头晕作呕。这趟旅程一共走了12天才到达西藏拉萨,期间还在青海西宁市休息了2天。

在西藏军区服役期间,沙世泉所在测绘小组常常在与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等国家交界,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开展测绘工作。这些地区终年积雪,工作环境艰苦,高原反应是常有的事,还要随时警惕土匪袭击。令沙世泉印象深刻的是,由于高原地区沸点低,当时还没有压力锅,煮米饭煮不熟,难以下咽。平时他们一般吃藏巴面、粗馒头,勉强塞饱肚子。幸好他们当兵的身体好,而且满腔热血专注于工作,当时也不觉得苦。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会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沙世泉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他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过。在西藏地区的七年军旅生涯,让他体会更加深刻。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大提升。现在中国人民已实现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饱穿暖,再到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巨大转变。“目前,阳江人从广州白云机场乘坐飞机,只需5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拉萨,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沙世泉感慨道。

在西藏七年的军旅生涯,既锻炼了沙世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他掌握了精湛的测绘技术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后来回阳江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身城市建设——

见证40年阳江城市快速发展

1969年底,沙世泉退伍复员回到家乡阳江县。当时由于阳江老城区还没有搞开发,沙世泉先后在当时的县食品公司、县保卫组工作。直到1975年,他到阳江县建委当测量员,一身所学才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此后30年的时间里,沙世泉先后到原江城区建委、原市国土、规划部门工作。直到2004年,他以原市规划局规划科科长的身份退休。30年来,长期在城建系统工作的沙世泉参与了阳江城市规划建设,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阳江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沙世泉看来,至目前为止,阳江城市开发建设大体可分为建市前、1988-2003年、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

沙世泉回忆道,建市前的城市开发建设围绕南恩路老城区逐步扩张,开发了环城东、环城北、环城南,以及猫山、狮子山、东门垌、岭东等片区,其中开发岭东片区时正值阳江撤县建市。这个时期,虽然城市版图在逐步扩大,但都是以卖地给私人建房为主,没有大型建筑,楼房建设档次也不高。

建市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打破原来以地方政府、部门成立公司搞开发建设的思维,鼓励私人开发商发展,推动城市开发建设。自此,全市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高峰时期有180多家,其中仅江城区就40多家。在这一轮开发热潮中,全市各地依托道路拓展,开始兴建住宅小区、商品房,并配套建设公园、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设施,阳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由于本地开发商的实力有限,资金不足,开发建设的楼盘、住宅小区难以满足市民群众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沙世泉告诉记者,针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碧桂园、保利、恒大、绿城等国内知名房企进驻阳江搞开发建设。并且,在规划审批、开发商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和严格。从此阳江城市开发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阳江城市的开发建设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沙世泉说,这些外来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但带来了充足的开发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自此,楼层高、档次高、小区环境好、周边配套好的商住小区不断在阳江涌现,大大改善了阳江城市面貌。原来本土的一些房地产小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良性的竞争也推动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了阳江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品位。

关心改革发展——

退休后仍参与城市规划建设

在2004年退休后,曾长期奋战在城市建设一线的沙世泉,依然关心和参与阳江城市规划建设。退休多年来,他作为工程测绘高级工程师,城市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士,仍以城市规划专家组成员的身份,长期参与一些重大城市规划项目评审工作。

在参与重大城市规划项目评审工作中,沙世泉常常据理力争要保护好土地资源,做好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有限土地用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对于那些长期闲置土地,他建议由政府回收拍卖,并严厉打击囤放土地行为。

近年来,阳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目前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这些发展和变化,沙世泉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沙世泉印象中,近几年城市发展变化最大的是滨海新区。昔日滨海新区核心区还是江城区岗列街道的四围、岗列村等村庄和田地,现在已变成高楼林立,交通、医院、学校、公园配套日趋完善的新区。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加快向南向海发展步伐,努力把阳江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滨海新城。关心阳江改革发展的沙世泉,每逢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信息,都感到十分高兴。

人物

用忠诚担当书写无悔人生

从远赴西藏军区服役,深入边界高山开展测绘工作,到回乡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沙世泉自始至终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兢兢业业,用忠诚和担当书写无悔人生,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在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沙世泉面临人生第一次抉择。但当国家需要有志青年到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恶劣的西藏边界的入伍服役时,沙世泉毫不犹豫地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退伍复员回乡后,当时的阳江县城市建设百废待兴,测绘设计人才、仪器都十分缺乏。沙世泉又挺身而出组建测量队,没有器材就发动分散全国各地战友支持购买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等测绘设备。

沙世泉对测绘设计工作精益求精,对先进设备特别舍得投入,获得同事、同行的尊敬和称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便花上万元从日本购买当时最先进的测距仪。在开发岭东片区时,这台测距仪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开发商称赞他测量精准,分毫不差。

策划/黄仁兴 杨国华■ 统筹/费先霞 ■撰文/梁宗具 ■ 摄影/梁文栋

新闻推荐

阳江市社保局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