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用翅膀为阳江生态环境投票

阳江日报 2018-11-15 09:22

[摘要]从遍地荆棘到绿意葱郁,鼍城变绿城

市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鹭也越来越多。?陈修扬 摄

开栏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的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本版从今天起推出《改革开放40年·身边变迁》特别报道专栏,让老百姓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见闻,展示阳江市改革开放40年来巨大发展和变化。敬请读者垂注。

一座城市,生态环境好不好?“环游”世界的鸟儿最有发言权。

清晨天微亮,远方云层间的天是柔和的粉色,再近一点是还在“沉睡”的成排村落。池塘边是成片的林地,繁茂的枝叶高低错落,在柔和的光线里绿得特别新鲜,散落在绿丛里密密麻麻的白点是栖息在枝头的白鹭。只见鹭鸟在林间跳跃式低飞,接连三五成群地飞起,在空中划一道小小的弧线,朝不同方向飞远。

它们在昆虫丰盛的田野觅食,然后三三两两张开双翅滑翔,偶尔飞越城里钢筋水泥的楼群,最后落入丛林中。此时城市还很安静,只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咔嚓,咔嚓。”陈修扬按下快门,为了记录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精彩瞬间,他经常凌晨3时背上摄影器材,出发至东平或新洲等村落,拍摄成群飞舞的鹭鸟。

陈修扬今年68岁了,在阳江摄影圈里,说起资深、专业的“拍鸟”者,影友们都会想到他。从2006年起,12年里他走遍大江南北,完成了1000多个鸟种和100多万张照片的拍摄。陈修扬对鸟很痴迷,打开电脑翻看照片时,他记得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在陕西、在云南,甚至远至西伯利亚、俄罗斯,陈修扬记录芦苇莺喂养杜鹃鸟,记录珍稀鸟类野生朱鹮的展翅,记录候鸟群迁徙……

似乎每一次大型拍鸟行动,陈修扬都要出一次远门。“当时就心想,要是阳江有这些鸟类,打开家门就能拍摄到,那该多好。”他说,过去的阳江虽说污染没有工业城市那般严重,但也绝对不是绿植遍地,眼望之处多是灰蒙的土房,杂草也被飞扬的沙土覆盖住绿意。这样的环境下,鸟类“不愿意”为之停留。

“二三十年前,‘园林城市’这个词想都不敢想,哪里做得到呢?”陈修扬提到,也就是近10年间,仿佛做了一个梦,阳江一夜之间就“翻天覆地”了。笔直的混凝土道路代替泥路,两边种上成排的绿树,鸳鸯湖公园、金山植物公园、金鸡岭森林公园、东岳公园、北山公园等升级改造,常青树和落叶乔木树相互交错,一年四季的绿意就全有了。

树成林,林吸引鸟。大约在2010年夏季的午后,陈修扬在金山植物公园散步,突然一阵很细微的飞鸟扑腾的声音传来,凭借多年拍鸟的敏锐度,他抬起头在身旁绿树的叶子下寻找。“很快就看到它了,体长约9厘米的叉尾太阳鸟,正在吸食花蜜。”这是陈修扬第一次在阳江发现这种鸟,自那以后,他意识到,阳江也有了拍摄百鸟风情的生态环境。

“你看,这是站在木棉花上的‘绣眼’。”“前几天我打开家门,竟有3只‘戴胜’落在家门前的草丛上,这还是我第一次在阳江看见这种鸟,都没来得及拍照。”“前段时间在去阳春的路上,竟发现一只红嘴蓝翅长尾鸟,毛色鲜艳,很是漂亮……”陈修扬说,阳江目前的鸟类品种大约有100多种,珍稀鸟类比较少,但他相信,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他镜头里记录下的鸟类品种将会越来越多。

陈修扬感慨地说,鸟儿愿意停留在此地,首先是要环境好,其次要有“安全感”。过去,一些人为了一饱口欲,明里暗里捕鸟、杀鸟的现象很常见。,如今,生态环境改善了,“自然与和谐”就成了许多市民关注的方向,人们不再滥杀鸟儿,甚至主动保护鸟类。

市民黄女士居住在市区一高层商品楼,她家阳台有个“奇景”,3个或大或小的鸟巢筑在阳台的防护网上。“大约是6年前开始,我发现家中出现了第一个鸟巢。”黄女士说,6年间,大大小小的鸟来她家“住过”,下蛋、孵化、喂食,这一系列鸟类繁殖的过程,她已经看过好几轮了。

为了不惊扰到这些鸟儿,黄女士一家人都很配合,平日开门关门都要轻手轻脚,甚至打喷嚏时都要找个角落。“要不是亲眼看到,我真没想到阳江生态环境已经变得这么好了。”黄女士提到,以前就算有房屋,又哪里能吸引到鸟儿来筑巢,这都得益于现在家门前有大片绿地和成片的大树。

万里长空结队行,青山绿水寄衷情。展翅的鸟儿在空中盘旋,择一绿地栖息,与其说是我们给鸟儿提供了家园,不如说,鸟儿用翅膀为阳江良好的生态环境投了一票。

本报记者/吴梦媚

新闻推荐

甜蜜的 甘蔗林

邻居黄伯上午送给我四根甘蔗,一根是雪梨蔗,一根是腊蔗,一根是青皮的甘蔗,还有一根是我最喜欢吃的“783”。黄伯近几年每年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