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墙遗址。
古城的林荫小道。
城隍庙。
明朝古井。
古城墙砖上的“双鱼城砖”字样。
古城新貌。
在阳江,有无数被时光遗忘的古迹,这些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幽深巷陌、古屋旧祠以及每一块断砖碎瓦,每一垛城墙残垣,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双鱼城,对喜欢探访古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秋风乍起的时候,我和几位文友,踏上了探寻古城遗迹的路途。
双鱼城坐落在阳西县上洋镇东南面,龙高山的西麓,距离市区约70公里。我们开着小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来到古城,已是中午时分。阳光明媚,可当我们走进古城,走进这片深沉的土地时,却感觉吹过林梢的风,似乎都带着苍凉。文友A君,已多次来过古城,他熟络地领着我们直奔古城的旧城墙遗址。古城的城墙现在只剩下东、西、北三道残垣了,并且覆盖在泥土、荒草和树木中。有些裸露在泥土外面的城墙砖上,“双鱼城砖”几个字依稀可辨。我触摸着墙砖上凸凹的痕迹,似乎是在触摸那段厚重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倭寇常在此登陆,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当地百姓造成很大威胁。于是,明朝廷下令在此建双鱼城,设立守御千户所,派千总马如龙率兵镇守。古城建好后,占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城墙环抱其中。城四周挖有护城河,全城建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楼,城楼琉瓦飞檐,雕梁画栋,气派非常。每个城楼设有一门大炮,一座吊桥。十字街中心设有一牌楼,牌楼设有四个出口,可直通四个门楼。古城依山傍水,东有东门诸岭为天然屏障,西南为白石海。在明代,双鱼城有很高的海防地位,是朝廷的重要军事基地。只是,沧海桑田,600多个春秋从古城流淌而过,当年威严的海防戍城,现在已演变成一个村落。曾经雄伟的建筑,现在只剩下断瓦残垣。“文革”时期,城墙被拆,刻有“双鱼城砖”字样的古城砖被村民移作他用。绕城行走,我们发现整座城池的轮廓还在,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的位置还是原样。只是,当年的护城河早已干涸,长满野草,当年滔滔的海水也已远远退去,变成一片无边的绿畴瓜地。
在古城转悠,我们发现这里的庙宇众多,有关帝庙、华光庙、五显庙、北帝庙、城隍庙等,多达13座。A君解释说,当年守护城池的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文化使他们有不同的信仰,造成了这里庙宇众多。而道教、佛教以及其他教派在这里和谐共处了600多年,时至今天,这些文化习惯仍然传承了下来,民俗活动依然热闹,每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者村民家里有喜事时,都会带上祭品到庙里拜祭,祈求保佑。除了庙宇多,古村人口的姓氏也多,1800多人的村落,却有31个姓氏。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当年守护城池的官兵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后代留在了村子里,一代一代繁衍,形成了古村姓氏多的现象。
在城南的城隍庙不远处,我们看到一间老屋,老屋房门紧锁,四面墙几乎是用古城墙砖砌成,墙砖上密密麻麻的“双鱼城砖”字样,古朴而沧桑。我们围绕老屋细细打量这些古砖,历史的风烟感也纷沓而来。古砖类似现在的青砖,只是面积比现在的青砖大,长约38公分,厚约10公分。想和古屋合影留念,这时,一个老伯扛着锄头路过,我连忙叫住他,请他为我们拍照。老伯不会用手机拍照,我教他,他拨弄了好会儿手机,才拍照成功,末了说:“这间老旧屋,有什么好拍的?”文友B君笑着说:“若干年后,这间老屋就值钱了,全是文物。”是啊,文物的价值,原不在物体本身,而在于物体存在的时间长短。
离开古屋,我们在村中又看到一口古井,古井的外形有点像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古井四周绿树环绕。让人感觉奇妙的是,这口古井虽然是土坑式的红泥井壁,不着一砖一石,却非常坚固,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不曾崩塌过。站在方形的井口边,我们往下探望,只见井壁上长满了杂草,透过杂草的空隙,可见到井下的水平静如镜,倒映一方蓝天。据说,这口古井在建城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井洞呈瓮形,上下小,中间大,一年四季水源充足,从未干涸过。水质也不错,用井水熬粥喝,到了第二天都不会馊掉。
漫步在古城遗址上,我们除了从那些遗存的残墙断垣和古迹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余温之外,看到更多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在古城拔地而起,现代新农村的气息,几乎把古城曾经的痕迹遮盖住了。时代发展,古城终也旧貌换了新颜。
新闻推荐
相关资讯贷款对象: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且具有完全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已有或计划经营某些项目,并具备一定的经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