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希望的“最后防线”

阳江日报 2018-11-07 09:33

[摘要]走进ICU——

患者在ICU病房接受ECMO治疗。

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团队。

ICU医师在为患者做气管插管

ICU(重症监护室),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收治的都是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同时又是离生的希望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时刻都在演绎着“生命奇迹”。移动门内外,一边是焦急等候的家属,一边是病情危重的患者。这些危重患者,当他们病情稳定从ICU搬回普通病房后,可能自己都未必知道,生死攸关的时刻是ICU的医生、护士在彻夜守候。

本报记者/谭兴孚 通讯员/陈进杜 ■ 本版图片均由陈林及ICU提供

为危重症患者赢得生机

近日,48岁的陈先生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经绿色通道成功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陈先生被送进了重症监护一区,此时的陈先生已出现心源性休克、严重的肺水肿、肝、肾、胰腺等多个脏器功能损害,死亡率高达95%以上,在进行CRRT(连续血液净化)及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病人出现室颤,重症监护一区的医护人员与心内科医师联合对他进行抢救治疗,陈先生的生命危在旦夕。

“立刻通知患者家属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团队成员,尽快进行ECMO治疗……”面对监护仪上越来越不平稳的数据,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主任周敦荣果断下达指令。随即,一场“生死之战”拉开序幕:重症监护一区、心胸外科、血管外科、心内科、手术室、超声科等多个科室的相关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ECMO终于正常转动,伴随着机器的合奏以及医务人员忙碌走动的身影,沉睡的生命也渐渐苏醒,病人的情况逐渐好转。

经过ICU医护人员后续两周多的精心治疗和日夜守护,病人的血压、心率等循环系统指标基本稳定,自主呼吸平稳,甚至可以进食米汤等流质饮食,最后安全转出监护室。据悉,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第六例在市人民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病人,其中三例顺利转出ICU。

顶尖生命支持技术ECMO

“在这种争分夺秒拯救生命的过程中,除了医务人员的专业和敬业外,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功不可没。”周敦荣介绍说,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缩写, 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动力泵(人工心脏)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人工肺)氧合后,再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因此,也被俗称为“人工心肺机”。临床上常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或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可以使肺和心脏得到暂时的休息,同时又保证了全身组织的供血供氧,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对心电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应用ECMO支持,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呼吸及循环,保护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还能防止再次心跳骤停给病人造成重复打击。

周敦荣表示,ECMO作为一种有创的抢救治疗措施,它的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也很多,目前仅有较大型的三甲医院才能开展这项技术。市人民医院目前是粤西地区能开展ECMO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也是阳江地区唯一能开展此项目的医院。

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是广东省地级市城市最早建立的重症监护病房,集中了阳江地区绝大多数危重病人,也经常会收治像上述陈先生这样的心肺功能极差、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从刚开始的溶栓,到介入手术,到IABP,再到今天的ECMO,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多,使更多濒临死亡边缘的急性心梗病人获得新生。

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

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危重患者,光靠ICU一个科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市人民医院组建了ECMO-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团队,它由ICU、心胸外科、心内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彩超室多个部门组建而成,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

其中ICU承担组织协调、评估患者实施ECMO的适应症及禁忌症、ECMO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中病人的监护与管理等工作;心胸外科负责ECMO血管通路建立与后期血管修复及相关的病因治疗;心内科负责ECMO适应症的早期发现及病因治疗;血管外科负责ECMO血管通路建立与后期血管修复;麻醉科配合ICU进行术前物品准备;彩超室协助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给临床科室提供参考数据。一旦启动ECMO-MDT,团队各专业人员迅速到位,争分夺秒,展开各自的工作,为危重症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不辞劳苦托起生命希望

当这些危重患者度过险关,从ICU搬回普通病房后,可能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生死攸关的时刻是ICU的医生、护士在彻夜守候,为他们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我们的护士是最辛苦的。”周敦荣表示,与其他科室不同,ICU管理实行无陪护,年轻的护士们不仅需要24小时监护患者的情况,还要为患者喂食、洗发、处理大小便等等。有时遇到腹泻的患者,一天清理十几次大小便也是常有的事,这对于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来说,确实是不容易的。

高强度的工作量,高压的工作环境,还有各种危重患者,由不得医护人员的半点马虎大意,更特殊的是,很多病人的管理需要两至三名护士共同协助,比如为体重超标的患者翻身,共同协助约束烦躁病人,为术后患者固定腹带等等,这些都养成了ICU良好的团队意识。

人们都说ICU是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患,但同时,ICU又是一个离希望更近的地方,因为这里,很多人收获了生的希望。这就是ICU,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地方。

科室简介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于1998年,是粤西地区成立最早的重症医学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科大学重点学科、阳江市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医师2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1人,临床研究生班结业2人。护士4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3人,本科学历13人。曾荣获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广东省学习型组织先进班组、阳江市巾帼文明岗等光荣称号。

科室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血液净化仪,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除颤仪,有创、微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彩超机,正交偏振光谱监测仪,纤支镜,血气生化分析仪等等先进的治疗及监护设备。能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多器官系统的监护、评估及功能支持,床边血液净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脏临时起搏、床边纤支镜、床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漂浮导管)、床边超声等技术日趋成熟,ECMO技术于今年1月起已顺利开展,肩负着全市乃至阳江周边地区最危重患者的救治,以及全市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

专家介绍

周敦荣

主任医师,重症监护一区主任。阳江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医院协会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健康管理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198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先后从事儿科、普内科、危重病医学专业,2004年在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进修,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擅长各种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曾任阳江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治疗组组长,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市卫计局嘉奖。主持或参与市级科研立项5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2011年获阳江市首届“十佳医师”称号,2014年入选新时期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宣传人。

姜悦

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一区副主任。阳江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立项1项,市级科研立项6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多年,对临床重症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曾获得过阳江市三八红旗手、阳江十大杰出女性、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曾当选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黄道永

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一区副主任。阳江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2004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一系,经过3年规范化培训,2007年至今一直在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工作,2012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ICU进修半年,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特别是在重症呼吸疾病,各类休克,严重创伤,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期间撰写论文10篇,含核心期刊2篇,其中1篇获阳江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持市级、局级科研项目各1项,其中市级科研项目获阳江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新闻推荐

献身新时代 交出新答卷

市妇联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二大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