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的青春迷途

阳江日报 2018-09-10 08:52

[摘要]沉迷网游、缺乏关爱,为抢钱买助眠药持刀刺伤86岁独居老太婆——

小何因涉嫌抢劫被送进市看守所。

作案现场,受害人赖婆婆的家(红圈处)。

小何被抓了。

7月25日13时30分,14岁的少年小何被民警套上手铐、从房间带出来的时候,眼神空洞,一脸漠然。身后母亲追出来时的哭喊声,才让他的表情起了细微波澜,脚步有了片刻迟疑。

小何犯下的是一宗持刀抢劫案。当天上午11时30分,他用一把破损的陶瓷刀,刺伤了一位86岁的独居老太婆,抢走了1000元现金。

小何4岁起随外出打工谋生的父母,从广西到阳江生活,一家三口蜗居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周围居住的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外来务工人员。

出租屋出事后,几个聚在走廊的老乡七嘴八舌地聊着小何的事。他们很难将这个寡言少语的少年与抢劫嫌犯划上等号,不相信他会“这么狠”。回到出租屋,关上门,老乡们疾言厉色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不听话,将来也会像他一样!”

1出租屋抢劫案

14岁少年持刀刺伤86岁老人

7月24日晚上12时,关上手机,小何又失眠了。下铺的父母早已熟睡,传来断断续续的鼾声。刚看完的玄幻小说《神墓》的情节在脑海中不断回放,小何突然觉得生活有些无趣,想要找点刺激。

第二天早上7时,失眠整晚的小何掀开床边的布帘,踩着生锈的栏杆从上铺爬下来。他悄悄地把前一天捡来的一把断了刀尖的陶瓷刀放进口袋,又问妈妈要了10块钱,就像往常一样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出了门。

小何在当地一所民办学校读初二,虽然是放暑假,但要返校参加体育训练。出门不远,小何把书包藏到路边一处草丛。他没有去学校,而是口袋里揣着陶瓷刀,在出租屋四周闲逛。

这天,他打算弄点钱。

在附近转悠了三个多小时,小何把目标锁定在离家两三百米的一个破旧小院,里面全都是用来出租的单间。门口有一家小卖部,他平时上下学都会经过,对这里环境比较熟悉。

正好是上班时间,小院里的出租房大多关着门,小何一圈逛下来,发现唯独一间房敞着门。他走过去看,一位80多岁的老太婆正躺在躺椅上看书。他与老太婆并不相识。

第一次试探性地走进房间,小何信口胡诌了一个姓名,问阿婆是否认识。阿婆说的是阳江话,小何听不懂,也毫不在意。他借机迅速扫视了一圈,发现房里窄小而简陋,刚好放下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张躺椅,目力所及处没有任何贵重财物,便走了出来。

第二次走进出租房,小何已经起了抢钱的心思,他攥紧口袋里的陶瓷刀,脑子里两个声音反复在吵:“动手?不动手?”犹豫片刻,小何还是走出了房间。

小何跑出小院门口,深吸了几口气,甩了甩头,第三次踏进房间。他从裤袋里掏出陶瓷刀,把体力衰弱的老人刺伤,根据老人的指引,从床席下找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1000元现金。拿到钱后,小何将身上沾的血迹清洗干净,关上房门,匆忙逃离现场。

2两小时后落网

买了瓶药看了部电影后被抓

揣着抢来的1000块钱,小何走到了出租房附近的一个市场,直奔药店。

他已经两个月没睡好觉了。

小何的父母在当地工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常常加班到晚上9点才回家,而此时,小何已经早早上床、拉上布帘。想着不要搅了儿子的睡眠,夫妻俩从没拉开过这层薄薄的帘子,也全然想不到,儿子就躲在帘子后面,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一直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

两个多月前,小何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零点关上手机就睡不着了,游戏和小说里的情节在脑子里放电影,睁着眼睛数羊,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晚上睡不好,白天上课就打瞌睡,实在困得厉害,就让父母向学校请假,说身体不舒服。

小何没有把失眠的事告诉父母,怕被唠叨教训,更怕被发现沉迷手机。他也没有亲近的同学朋友可以倾诉。他上网找了一些助睡眠的方法,试过都没用,便想去买药。没钱买药怎么办?他的想法是:偷或抢。

进第一家药店的时候,小何还有点紧张,小声说了句:“给妈妈买点提神醒脑的药。”药店老板卖给小何一盒口服液,小何拿着药走过一个转角,见已经躲开了老板的视线,就拆开盒子拿一瓶出来试试。“药有点苦,我不喜欢吃苦。”小何把剩下的药随手扔在墙角,又来到第二家药店。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小何大摇大摆走到柜台,开口就要辅助睡眠的药,营业员给了一瓶药丸,小何付钱出门,迫不及待拧开瓶子,倒出几颗药丸往嘴里塞。一晚上没合眼,又作了一场案,他觉得头又痛又晕。也许是药起了效,又可能是心理作用,小何觉得精神起来。

第一次有这么多钱,小何出手阔绰,两次买药,就花掉了220元。拿着剩下的钱,小何去了市场里的一家网吧,看了一部电影《西游·伏妖篇》。这部电影他之前看了一小半,他说:“不想这么早回家,这次来把它看完,也缓和一下作案后的紧张情绪。”

当天中午12时30分,在外面消磨了一个多小时的小何,决定回家探探风声。刚走到巷口,本该在工厂上班的妈妈,竟然站在家门口,远远看到他就责问:“你去哪了?怎么没上学?”原来是学校老师见小何没去学校,打电话询问家长,大家已经找了他一上午。

小何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下了。他不耐烦地回了句“不舒服,不想上学”,就自顾自进了房,脱下湿掉的衣裤、鞋袜,随手放在洗衣机上,打开水龙头准备冲凉。

怎料民警从天而降。

小何抢劫的老人姓赖,今年86岁,育有两女一子,一直独居在出租房。被刺伤后,赖婆婆捡起门背后一根木棍不断敲打房门呼救,许久之后,有邻居外出回来,听到声音推开门,立即报警。

接报后,市公安局阳东分局大令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受伤的赖婆婆送医院救治。通过现场勘查、走访周边住户、查看监控视频等,民警锁定了一名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循线找到了小何家。

民警上前询问时,门口的妇女神色紧张,不由自主地往里面看了一眼,嘴上支支吾吾。这时候,房间传出流水声,民警循声进入,见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少年正在洗袜子。跟视频截图比对,正是小何,而妇女就是小何的妈妈。

起初,小何的妈妈只当是小何在学校跟同学打架,未曾想他竟犯下了持刀抢劫的刑案。当民警给小何套上手铐、带上警车时,她一时悲痛难忍,痛哭出声。

3迷失的青春

爱打游戏、看小说,性格内向

在父亲老何眼里,小何平时很乖,很少出门,不玩电脑。

2013年,老何花钱从老乡那儿捣鼓了一台二手电脑。一开始,因为年纪尚小、又不会操作,这台电脑并没有引起小何的兴趣。直到升上小学六年级,接触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他,被电脑吸引住了。

慢慢地,小何学会了玩网游,在线看电影和小说。追求刺激的他,喜欢玩“穿越火线”“刺激战场”“荒野行动”等枪战类、格斗类网游,酷爱看恐怖电影及悬疑、玄幻小说。在游戏和小说里,小何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老何在家的时候,小何不敢开电脑。为了上网,他开始找借口不去上学。留守家中,父母前脚刚出门上班,小何后脚就打开电脑,遇到父母中途回来,他便迅速关掉游戏,转到电视新闻画面。

装病的法子毕竟不能常用。读小学4年级的时候,身边开始有同学偷带手机上学,课间围在一起玩游戏,小何非常心动,他开始向父母提出要买一台手机。

对于小何买手机的要求,老何刚开始坚决反对。“孩子还小,买台手机也没什么正经用途,加上家里经济条件又不好……”小何不死心,时不时就要把这个话题拿到父母跟前说上一说。

“拉锯战”持续三年,以老何的妥协告终。

禁不住小何的软磨硬泡,7年级的那个寒假,老何同意了儿子“用压岁钱买手机”的提议。小何兴高采烈地来到手机店,左挑右选,用700元钱买了台智能手机。手机到手的第一件事,就下载了“穿越火线”网游。

自打有了手机,小何再没碰过电脑,只是偷偷打开了连接电脑的无线网络。老何曾暗自庆幸:“看来手机没买错,儿子再也不沉迷电脑游戏了,晚上也早睡了。”但老何不知道的是,手机是比电脑更便利的电子设备,在小何的青春成长路上埋下了隐患。

去年底到今年初是小何沉迷网游最疯狂的时期。他每天晚上早早上床,拿着手机躲在被窝通宵玩游戏、看小说,最长持续一个星期。

小何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中等,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友,在同学中常常说不上话,老师也不会特别关注他。“我们住的地方简陋,他从没带朋友回家做客,也不让同学来家找他。”老何说。

4外来务工家庭

儿子带在身边,女儿留在老家

老何的家在广西百色一个偏远落后乡村,他身上透着朴实气息。

“孩子平时安静听话,我们根本没想到他会犯下这样的事。”老何痛心地说。

小何还有个姐姐,今年17岁,现在老家读高中,学习成绩优异。姐姐原本跟着父母生活在阳江,后来小何出生了,考虑到夫妇俩工作忙碌,加上出租房条件有限,老何思来想去决定把大女儿送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儿子带在自己身边。

听到小何出事的消息,姐姐从老家打来电话。“你不用担心弟弟,这边有爸爸妈妈在。”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习,老何在电话里宽慰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老何夫妇就从老家到阳江打拼。20多年时间,换了四五个住处。“以前住在工厂附近,地方小但价格便宜,月租只要140块。”有了小何后,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老何夫妇换了“大房子”,把家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月租也涨到了200元。

老何口中的“大房子”也不过10余平方米,竟隔出卧室、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多个空间,整间房里最值钱东西,就是那台5年前买的二手电脑。刚住进去的时候,出租房里只有一张1.3米的小床,为了给儿子辟出一个独立空间,老何从旧货市场淘来几块木板和几根铁架,自己动手焊了一张高低床。老何媳妇又买了几米花布,给儿子睡的上铺做了一个床帘。

“我们两个人一个月最高收入加起来不过五六千,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全用于培养两个孩子读书。”为了能多挣点钱,老何夫妇常常主动申请加班,早出晚归,别说与儿子聊天谈心,有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来不及煮,只能每天给儿子10块零花钱,让他在外面吃点东西。

在小何的印象中,爸爸每天爱喝点白酒,妈妈喜欢聊微信、到隔壁老乡家聊天。“他们经常会吵架,一个月吵几次,有时候甚至砸东西,都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每当爸爸妈妈吵架时,小何就会感到烦躁,不想在家里呆着。

案发后,老何到医院看望了受害人,并拿出攒了许久的1万多元钱赔偿给受害人家属,诚挚的道歉获得了对方家属的初步谅解。进了看守所之后,小何才感到自由可贵。“出去之后,我还想读书,去技校学厨师或汽修,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小何说

目前,小何因涉嫌抢劫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检察机关正在对案件进行审查起诉。小何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

专家建议

市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李孟昌:

共同关爱未成年人

“14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一方面希望有成人感,不主动与父母沟通导致闭锁;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市检察院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助理检察员李孟昌说,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和睦与父母教育方法的不科学,导致孩子试图从游戏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了隐患。

案例中的小何在作案上,表现出的很多都是社会学习形成的模仿。“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尤其是在电影和游戏中,特别习惯代入、模仿自己‘偶像\’或游戏主角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该行为发生。”李孟昌说。

李孟昌建议,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不能过于迁就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多陪伴孩子参加积极向上、向善的活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强化法治和德育教育。社会要加大对网吧、网游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马前广:

家庭教育应当

避免“以为”错觉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马前广称,14岁的孩子,在该阶段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自身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法律产生冲突,不善于引导,往往会让孩子误入歧途。他认为,在这个阶段,孩子最主要靠外界引导和教育,其主体还是家长。

“孩子不睡觉,家长不注意,孩子不愿说,或者说了没有得到注意,孩子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马前广说,研究表明,多数外来务工家长因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实行散养。他们“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孩子“应该”能够理解他们的苦心。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从社会关注层面,马前广建议,妇联以及有资质的相关心理辅导机构,应该关注该群体,正视他们的心理状况,为这类群体的家长、孩子提供疏导服务,企业也应关注务工人员随行子弟的心理健康,适时作出相应的引导机制。

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策划/梁小可 ■ 统筹/费先霞■ 撰文/刘 空 谭国色 卢圣华 ■ 摄影/李 凯 任明皓

新闻推荐

以侨为桥凝聚侨心侨力

据9月6日《阳江日报》报道,近日阳江市侨联系统举行全国归侨侨眷先进集体和个人通报会,并表彰获得全国侨联系统的2个先进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