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 方得始终

阳江日报 2018-08-09 11:17

阳春市陂面镇三郎村已具有手编竹箩200多年的历史,盛产的竹箩红极一时,被称为“竹箩村”。如今,该村这门流传百年的手艺遭遇“瓶颈”,传统技艺日渐没落,村干部呼唤年轻的创承人(详见8月7日《阳江日报》)。

剖析竹箩村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传统技艺真诚需要创承人拥有一颗从一而终的匠心,一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工匠精神。如年初一夜成名的章丘铁锅底气在于,历经十二道工序、一千多度高温锤炼、三万六千次锻打,成就了一口铁锅的口碑;“中华老字号”屯溪胡开文墨厂,每块二两重的墨锭都历经工匠们反复捶打、杵捣、烘蒸、揉搓,少不得半点时光偷懒,终是“功到极致墨自香”;阳西县荔枝种植户补建华、陈迪被评选为“2018年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他们20多年如一日深耕“荔”林,推广荔枝种植技术,大力拓展品牌价值,成为行业的“匠人”标杆……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不向当今社会展示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重要精神动力——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就是一种严谨认真、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实际上,近些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地方和行业存在急功近利心理,为了迎合市场去盲目追求时尚的外表,内里恰恰忽视了工匠精神所带来的技艺。

随着时代变迁,三郎村竹箩一度式微,被各种塑料和纸制品代替。然而,替代品包装得再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藏在传统手艺背后的品质与情怀。现代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也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存在商品毫无特色、为控制成本而牺牲品质等问题。恰恰相反,传统手艺所蕴含的历史沉淀,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正满足了现代人日趋个性化的需求。唯有独具匠心者,方得始终;唯有耐住寂寞者,终守得花开。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原生态的竹箩逐渐畅销,一方面满足消费者返璞归真的怀旧情怀,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传播节能环保的绿色观念,老物件一样能焕发新生机。

新闻推荐

阳春青少年宫合唱团获铜奖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举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