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乡村衰落“铁律”的重大举措
《阳江日报》8月6日报道,《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近日印发,对推动全市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似乎成为一条“铁律”。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乡村“塑魂”,让乡村焕发魅力,彰显乡村的价值所在,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打破乡村衰落铁律的重大举措。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结果是乡村人口稀少,且老龄化严重,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使乡村缺乏活力,无力吸引投资,从而普遍凋敝。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后果是大量乡村人口流向了城市贫民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造成了很多的“乡村病”,表现在村庄空心化、农村污染日益严重和文化空虚三个标志性方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对出现的苗头性的“乡村病”提出了担忧,为此,他提出了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的方案,即在农民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公平的乡村工业化,并以分散化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工业化道路逐步复原中国乡土社会的完整性,进而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费孝通先生设想以这种保存乡村总体性和主体性为原则的乡土重建道路,力图在中国向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直接转渡和传统复旧之间创造乡村社会新的现代性。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迎来了一次历史性契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治理“乡村病”,打破乡村衰败这一“铁律”,实现乡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生态立本,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建立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等基础之上的,乡村振兴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而是要建设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和谐乡村。生态文明是实施一切重大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生态立本,谨守生态红线,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文化传承,乡村不仅是农民的生活场所,更是精神家园,乡村振兴绝不是通过搞大项目、大开发、 大建设,把乡村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城镇,而是要坚持文化传承,去挖掘乡村的风俗文化,让文化成为乡村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文化传承,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魅力乡村,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乡村格局。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只有创新才能永葆乡村的活力,创新驱动意味着农业现代化不是要扩大规模,提升产量,而是要创新农业发展业态,变革农业为朝阳产业,意味着乡村建设不是要搞房地产开发,让农民住进高楼大厦,而是要让乡村变成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精神家园,只有抛弃以投入大量的资源换取总量增长的工业化思维,实施创新驱动,实现质量优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跨越。
新闻推荐
我市精心部署2018南国书香节阳江分会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