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快乐”
[摘要]东平镇一名中学教师十年如一日捐款帮助急难家庭
■ 本报记者/张 影
“张老师您又来捐钱啦!”近日,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迎来一张熟悉的面孔。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口中的张老师今年44岁,是阳东区东平镇的一位中学老师。2008年,汶川地震,张老师因救灾捐款与市红十字会结缘,此后每年,他都会通过市红十字会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至今已坚持了整整10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10多年前,张老师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癌,原本不富裕的一家人为了给父亲治病,无奈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老房子也被迫出售,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实在是没办法了,结婚时送给老婆的金银首饰也都变卖了,只想着筹钱为父亲治病。”张老师回忆,看着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父亲,家人个个心里都十分难受。不幸的是,父亲最后还是去世了。
因为深切感受过病魔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沉痛打击,张老师将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作为他捐助的对象。张老师说,一个家庭尤其是贫穷的家庭,如果有一个人不幸患了重大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都会十分痛苦,这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手,会让深陷绝境的家庭看到希望,哪怕是点滴助力也会给予他们莫大的安慰。
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一位高中生的求助信息引起张老师的注意。这名学生的父母均为残疾人,他患上脑瘤后无奈休学,为了治病欠下了一大笔外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作为一名教师,即便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依然会觉得很难受。”张老师当即捐出300元,委托市红十字会“爱心桥”项目工作人员转交给这名高中生,并祝愿他早日康复。
张老师的捐款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他的爱心与坚持彰显出一个平凡人的伟大。除了通过市红十字会捐款帮助急难家庭,如果身边有朋友需要帮助,或者在轻松筹上看到求助信息,张老师都会捐款表达一份心意。他说,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几百元对这些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不值一提。”在采访过程中,张老师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起初并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在市红十字会看到“爱心桥”项目求助单上那一页页等待救助的急难家庭信息,他改变了主意。张老师认为,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这样爱的力量就会更强大,因为爱心可以传递。
左图:张老师接受采访。
张影 摄
相关链接
“爱心桥”项目
2014年5月,在市民政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发起,汇聚工会、残联、社保、慈善会、媒体记者、热心企业家、爱心医院等相关部门热心人士,组成了爱心桥(急难救助)志愿服务队,以“快速、救急、简捷”为原则,救助因意外伤害事故、突发重大疾病处于困境的家庭,协助政府做好救急难工作。在救急的同时,志愿者对急难家庭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对特殊困境家庭,通过媒体和红十字公众微信平台发出求助募捐呼吁。四年来,共筹集资金150多万元,救助急难家庭300多户。
新闻推荐
大八镇民间根雕艺人康斯文40多年坚守“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