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生猪养殖业何去何从?

阳江日报 2018-06-29 14:41

[摘要]卖一头肉猪亏损两三百元,猪价尚未走出低价周期——

规模养猪场越来越注重环保养殖。

今年初开始,阳江市生猪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尤其3月份后,跌幅尤为严重,普通三元杂肉猪降至每公斤2.5-3元。生猪收购价格跌破成本,让新一轮猪周期从下行回落变成大面积亏损。

近年来,阳江市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畜牧业实现生态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粪污处理成为生猪养殖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阳江生猪养殖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未来何去何从?近日,本报全媒体工作室记者深入阳江市养猪大镇——阳春市岗美镇走访,了解在低价周期当地生猪生产情况,并就行情走势、应对措施、产业转型和生态养殖等问题,采访了养殖户和专家以及协会与相关部门负责人。

A行情

跌破成本价,卖一头猪亏200多元

6月20日,岗美镇黄村村沙二自然村,养殖户董玉梅正在猪圈给母猪喂食,猪忌怕炎热,棚顶的水管不断喷洒水流进行降温。董玉梅从2009年开始养猪,算是黄村村规模较大的家庭养殖户,目前养有90头能繁母猪。

“现在卖一头肉猪要亏200块左右,端午节前价格涨了几天,现在又跌回每公斤10块多。”董玉梅告诉记者,她的养猪场春节至今出栏生猪和仔猪超过400头,前期出栏略有盈利,但至今总体亏损已经超过3万元。

岗美镇生猪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阳春当地生猪出栏价持续走低,由年初每公斤15元逐渐跌至10元左右,3至5月份基本不超过12元。6月初猪价稍有上升,目前为12元左右,但也并未企稳。猪苗价格同样低迷,大部分时候,10公斤的仔猪收购价只有180元左右。

董玉梅的养猪场出栏的生猪多在115-130公斤范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仔猪、饲料、疫苗、兽药、水电费等养殖成本加在一起大约需要1500元,以一头猪125公斤来算,每公斤的成本在12元左右,如果以10元每公斤的价格卖掉,一头125公斤的生猪要亏250元。

阳春市养猪技术专家何宏林介绍,董玉梅的猪场属自繁自养模式,仔猪成本较低,相对其他规模更散小的养殖户,购买生产资料也更为优惠。目前阳春市养殖户的普遍成本应该在14元每公斤左右,亏损更为明显。

低价周期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直以来,我国生猪行业的损益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一般为3年一个周期,从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生猪养殖进入历史上少有的34个月超长盈利周期。

在最高峰的2016年,生猪收购价格一度在每公斤20元以上,最高甚至突破22元。董玉梅回忆,当时一头肉猪最多能卖3000多元,仔猪收购价最高超过400元。也就是这三年,养猪让她还清了子女读书和建房欠下的债务。

何宏林认为,猪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供大于求,在2016-2017年较高盈利影响下,养猪场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不断增加。此外,生猪出栏体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说:“在2014年,一头猪100公斤左右都可以出栏,现在增加到125公斤以上,有些甚至达到150公斤。”

何宏林分析认为,在产母猪存栏量仍然较大,加上生产性能逐年改善,生猪市场供应能力充足,低价周期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养殖场户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适当时候顺势出栏,也要做好猪场管护,防止因疫病带来损失。

“行情波动已成为养猪的规律,目前还没听说有养殖户退出市场。”阳春市养猪协会会长张景华表示,靠着过往的盈利,短期内绝大多数养殖户仍会坚守。此外,春夏是猪肉消费较为疲软的季节,当前猪价下跌也有季节因素。他预计,在猪肉市场正常流通的情况下,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回归到每公斤14元左右的成本线。

B分析

家庭式养殖仍是主要模式

近年,随着行情带动资本进入,以及温氏等巨头企业的推动,阳江市生猪养殖规模化明显加快。但记者在阳春走访了解到,家庭式养殖仍是主要模式,而且专业化程度增强。

岗美镇生猪办每月需统计制作畜禽生产月报。记者从5月份的报表看到,该镇母猪数量为44000头(含后备母猪),肉猪54000头,仔猪13000头,养殖户达到6380户。也即是说,户均养殖数量为17头。

何宏林告诉记者,从平时做技术服务观察,20-50头母猪,年出栏三五百头生猪的养殖规模最为常见。他认为,“夫妻档”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养殖责任心强,现在家庭场的母猪繁殖水平不差于规模场,面对市场行情可以灵活调整。阳春有着较长的养猪历史,散而多的家庭式养殖为主,逐步向规模化演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会是主要结构。

“家庭养殖和规模养殖,各自有优势,也形成了不同的成本结构。”张景华介绍,母猪繁殖能力和生产资料成本是决定养猪效益的主要因素。家庭养殖场能够节约一定的人工成本,但饲料才是大头,要占总成本的70%左右。在目前的行情下,散户亏损更明显。

家庭养殖场合作抱团增强竞争力

“我们不能影响猪价,关键还是要把猪养好。”张景华认为,生猪是全球性商品,即使在国内也是产区分散,南北皆有。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应对当前困难,更重要的是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和养殖水平,以及形成降低养殖成本、增强行业议价权的经营方式。

张景华介绍,相对屠宰、销售等流通环节,目前生猪养殖环节行业议价权还是很弱,利润微薄,这也是“猪贱伤农”的一大原因。对于养殖公司来说,往上下游延伸产业环境已经成为趋势。“如果能真正地形成产业链,汇集上下游,上到饲料原料,下到屠宰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有更多掌控。”

延伸产业链,大猪场能做到,但对众多中小猪场并不适用。张景华认为,小猪场有小猪场的优势,如果能够将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降下来,同样能找到立足之地。

张景华的另一个身份,是阳春市金源养猪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由60多名养猪户作为股东,并提出了“饲料统一、猪品种统一、兽药疫苗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推广统一”的模式。他告诉记者,生产资料环节已基本统一,猪场的成本明显降低。比如一吨肉猪饲料,合作社统一向企业采购,比散户从饲料店购买要便宜500元左右。从整个生产周期计算,每头出栏生猪用料成本降低150元左右。

“我们看好合作社的模式,而且它的可复制性比较强。”张景华介绍,合作社运作5年,会员猪场生产水平和效益普遍提高,如果能真正实现“五统一”,抗风险能力并不亚于大企业。

何宏林认为,转变单打独斗的模式,将自己纳入更大的市场网络,如跟大企业合作,或者通过协会、合作社联合起来,会成为众多小散养猪场转型的方向。

C环保

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成为重要方向

随着养猪环保政策的持续收严和加码,尤其是关于禁养区的划定及猪场拆迁的政策不断推进,符合环保治理要求已成为猪场生存下来的“底线”。

从2014年开始,阳江市以禁养区、禁建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为重点,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据市农业局统计,去年全年关闭禁养区养殖场34家,治理禁建区养殖场19家。全市三年累计关闭禁养区养殖场188家,治理禁建区养殖场117家。

记者采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猪场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不少养殖户表示关注。“综合利用会作为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向。”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畜禽粪污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成为必然,从中央、省和市出台的系列政策法规来看,也愈加强调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去年12月,《广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方案》还提出,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案 例

干粪沼液还田种植优质牧草

6月25日,阳东区红丰镇新塘村,在种植大户冯仕高的牧草基地上,青贮收割机将一排排青绿的饲用玉米“吞”进去,粉碎后“吐”到斗车上。这批玉米秸秆碎料将送到养牛场,经压实成饼状,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就成为了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

“过几天就会从养猪场运来干粪和沼液,翻土填埋和平整后作为基肥,再种下一批玉米。”冯仕高指着地块说,这里过去是一片沙地,填埋基肥后,地力越来越足,种出的玉米和牧草也越来越粗壮。

冯仕高的公司目前在江城区双捷镇和阳东区塘坪、合山、大八、红丰镇都建立了基地,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牧草规模化种植,面积接近2000亩,年产鲜草达16000吨。这5个镇也是阳江市的畜牧养殖大镇,从去年开始,他摸索把畜牧场产生的粪便充分利用在牧草种植上,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效、环保的畜牧粪肥处理方式。

“牧草是小批小批种植的,隔几天就会收割一块新种一块,哪个养殖场的处理池满了,我们就会过去装运。”冯仕高介绍,规模养殖场的干粪、沼液处理过往也是难题,现在有了充分利用的去处。

冯仕高说,相对直接施用化肥,种植牧草短期内成本相当,但土壤的地力明显提高,从长远看,也会降低成本,并促进牧草种植可持续发展。

低成本降解池实现零排放

在阳东区塘坪镇红五月农场,养殖户陈佳富新建的10幢猪舍整齐排列着,在烈日下,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熠熠发光。

“搞养殖,现在必须向高效、环保模式转型。”陈佳富说,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既可有效降低夏秋季猪舍温度,又能增加收入。不仅如此,在猪舍不远处,一个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中心也投入运作,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4条降解床。

一条管道从猪舍连接到处理中心,每个降解床都装填了木糠和谷壳。陈佳富解释原理:木糠和谷壳里混有发酵菌,猪场每天产生的粪污统一收集后,经管道系统均匀喷洒在上面,并翻耙一两次。经微生物快速降解、转化,粪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并消除了恶臭味,达到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陈佳富介绍,降解池的木糠和谷壳价格便宜,最长可使用两年,只需要定期加入菌种。这种微生物技术处理方式,不需要太多设备投入,且节约人力,非常适合中小型养殖场,可以根据规模建设相应的降解池。

他预计,经过一年的充分降解,垫料及粪便混合物就可以符合有机肥标准,在明年春季可销售给农户作农家肥,这也是一笔收益。

策划/梁小可 ■ 撰文/林显军 陈良才 ■ 摄影/陈建华 ■ 制图/沙佩瑜

新闻推荐

党员干部当有“绿茵场”上的精气神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绿茵场上球员们奋力奔跑、配合默契。赛果输赢之外,让球迷印象最深刻的,是球员们永不言弃的拼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