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统一标准 忽视文化多元

阳江日报 2018-06-22 13:11

[摘要]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

近日,有网友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打碗碗花》《马鸣加的新书包》,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为何要这么改?上海教委曾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诧异 叫错称呼多年

小小蝸牛: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外公外婆才是普通话,姥姥是口语,难道我错了这么多年吗?

Whoolee: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姥姥是规范称呼,外婆才是方言。上海教委没毛病!

调侃 姥姥的澎湖湾

汪汪的月亮ii:外婆多好听啊,才不叫姥姥呢,一叫姥姥就想起黑山老妖的形象。

遢遢:试想一下《外婆的澎湖湾》叫《姥姥的澎湖湾》,怎有股子乡土味呢?外婆多好听啊!还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怎么说?

不解 为何篡改原文

山谷问道:我们这只称呼“外公、外婆”,从来没有“姥姥、姥爷”这一说。这个也要“统一称谓”?有关部门真是上升到“滑稽”的境界了。

猫咪钟点工:这是语文课,当然要接触不同文法语言,作者身处什么环境就会有什么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要擅自篡改原文?

声音 魅力在多元化

凉水话: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它的多元性,这种草率的规范化,是倒退。

禾中子先生:连语文这样的学科都要去找唯一标准,这就是文化的倒退。

■微点评

生硬修改没必要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相信有不少阳江孩子是哼这首儿歌长大的,对于大多数习惯使用“外婆”一词的而言,“姥姥”两个字显得陌生而疏离。

上海教委将改动的依据归结为《现代汉语词典》和《新英汉词典》,也是煞费苦心。推行通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与保护传承地域性文化艺术,这是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在坚持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汉语表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方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对于入选教材的范文,一般都规定了全权修改的权力。所以,单从尊重作者版权的角度,教委是可以免责的。但是,早已成名的文学作品,把通篇里的“外婆”都生硬地改成“姥姥”,似无必要。让方言自然出现在课本中,才是真正的文化多元。整理/张健青

新闻推荐

提升管理水平 助力全域旅游

我市举办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