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
资料图片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定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助理、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莫国欢指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为自限性疾病,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轻症、没有合并症的小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尽量避免吸烟,以免患儿继发感染;
4.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观察幼儿呼吸。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加快,那就需要及时就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注意事项
1.饮食以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
3.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有效消毒
肠道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有效消毒的方法包括:
1.如可浸泡且耐高温的物品如奶瓶、碗筷等餐具可以用水煮沸消毒;
2.如不能用来煮的,但可以耐高温且可浸泡的(如衣物等),可用热水浸泡,水温要维持56℃以上,浸泡至少30分钟;
3.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地板、玩具、家具或其他不可浸湿的物品可用含氯的消毒剂(注意其有一定腐蚀性)浸泡,消毒后可用清水再擦洗或浸泡后晾干,至少待30分钟以后使用;
4.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小时;
5.有太阳时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小时;
6.卫生间马桶等用具可用漂白粉等来消毒;
7.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和处理大便,都应戴手套,或注意事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注重预防
1.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勤洗手,正确地洗手;
2.在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比较集中的、空间比较封闭或是半封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学校、早教中心、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3.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
医生简介
莫国欢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助理、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8年,擅长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肺炎、心衰、腹泻病、小儿厌食症等疾病的诊治;擅长小儿危重症的液体疗法及呼吸机治疗的操作;在新生儿窒息、败血症及休克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志清通讯员/许正谦)“节前我没出逃,亏大了!”“久跌加大跌,底部就要来到。”昨天是端午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