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器官临床应用尚需三五十年
30岁的刘昌启是广东阳江高新区人民医院一名骨科医生,一次夜班后觉得头痛欲裂、眼睑水肿的他,被诊断出已是慢性肾脏病CKD5期——尿毒症。幸运的是,5个月后,他的体内已经移植了新的肾脏,术后半个月,他已经可以出院回家。
刘昌启的幸运,得益于中国器官捐献事业的推进。有数据显示,自中国从2015年全面开启公民器官捐赠后,中国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赠数量逐年增长,器官捐献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而广东在器官捐赠例数上,已经连续8年全国第一,即便是按照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计算,广东已经达到6.42,接近香港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
线上平台即可参与登记
6月11日是器官捐献日,今年的主题是“器官捐献,我愿意”。日前,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合各界举办“中国器官捐献日”系列宣教活动在广医二院举行。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为2766例,2016年达到4080例。2017年达到5148例,捐献量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4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捐献大器官突破4.8万个。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广东省红十字会主任李劲东介绍,截止到6月3日,广东今年器官捐献已经达到318例,占全国的12.7%。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能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与“弯道超车”的工作模式密不可分。如广东全省有100多位器官捐献协调员,针对ICU人群动员协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器官捐献目前开通了线上参与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赠”以及支付宝等平台,市民通过扫码即可完成公民器官捐献的登记注册。
据悉,中国目前有超过47万人在网上登记了捐献意愿。相对于美国接近一半人口有捐赠意愿,并在身后即可启动器官捐赠流程,目前中国真正需要完成器官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伦理条件,还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不过,李劲东也指出,生前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会坚定家属同意在其逝后器官捐献的决心。
再生器官短期内无望进临床
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
捐献器官难得,如何精细利用更是成为医学研究的方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陈正教授介绍,以往单一的胰腺移植价值不大,但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开展胰腺和肾脏的联合移植手术,不仅有效利用器官,而且能让糖尿病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据悉,目前广医二院今年已经做了28例胰肾联合移植,争取今年全年做到50例,有望冲击世界第一。
李劲东介绍,目前组织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国际上新的趋势。除了传统的肝肾等器官捐赠,骨头、大血管、皮肤、膝关节韧带、瓣膜等人体组织捐献之后也能在医学上得到利用。据悉,中国的人体组织再利用库也在谋划之中。
目前关于人体干细胞诱导再生器官以及异体器官基因编辑等领域也非常火热,这些研究是否能解决目前人体器官移植的“短缺”难题?对此,陈正教授指出,目前这些研究还远未达到临床应用阶段,国内权威专家预估尚需三五十年的时间。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
新闻推荐
近日,由市图书馆、樊登读书会阳江分会与小黑鱼绘本馆联合举办的《我是小小讲书人》绘本故事演讲大赛决赛在市委党校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