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上榜

阳江日报 2018-06-12 11:42

[摘要]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揭晓

本报讯 (记者/郑荣新)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的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章程(试行)》,在认真审看样书的基础上,经过现场评议和记名投票,从入围终评的50种图书中评选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10种。其中,《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上榜“十佳图书”。

《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阳江市博物馆合作编著,是一部全面反映和真实再现国家水下考古重点项目“南海I号”1989年—2004年期间水下考古工作的成果研究报告。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六章、三个附录,配彩色插图176幅,高清彩版照片616幅。该书由文物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据了解,该书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由阳江市博物馆张万星负责执笔。张万星曾经参与“南海I号”的打捞、发掘工作。据他介绍,“南海I号”古沉船,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发现的沉船遗址。从1987年发现至今已31年。“南海I号”沉船经历了1987年的中英合作“偶然发现”、1989年的中日合作海上调查并正式命名“南海I号”、2001年的内地与香港合作水下考古调查、2001年至2004年的国家水下考古队调查和试掘,以及规划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整体打捞工程、馆内水下考古试掘、考古发掘等不同阶段。

据张万星回忆,2001年至2004年的“南海I号”水下考古,是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阳江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的。尤其是2001年内地与香港联合调查之后,联合组成的“南海I号”水下考古队,均以阳江市东平渔港为陆上停泊基地,阳江市博物馆承担了项目驻地后勤支援、安全保障等属地协调工作。从2001年始的“南海I号”考古调查、试掘出水的文物均存于“漠阳楼”保护,成为展示“南海I号”文物面貌和考古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新闻推荐

共享按摩椅“叫好”还要“叫座”

《阳江日报》6月4日报道,共享按摩椅已投放在市区内多家商业广场内,投放商表示每月会固定清洁与维护检修。和其他新鲜的共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