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乳源以改革助力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韶关日报 2021-06-09 10:59

近年来,乳源从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问题出发,以改革破僵局,以融合促发展,探索形成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两改两融”模式,有效盘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向镇村两级流通共享,让公共文化场所成为群众方便来、喜欢来、经常来的地方,有力推进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探索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深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革

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财力、人力、活力不足等问题,乳源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革,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工作,推动文化服务与文明实践高效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活力。

面对资金来源单一的情况,乳源着力强化资金融合,在做好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企互助会资金1000多万元,顺利地对8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补短板和提档升级,共建成镇村文化公园、文化长廊18处、“百姓大舞台”15个。

近年来,乳源注重强化阵地融合,自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启动以来,紧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全力推动全县12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100%空间共享,通过空间共享、设施共用、队伍统一、活动互动,有效地促进了资源整合。乳源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在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功能服务的基础上,还结合群众需求和民族特色,设置了瑶族文化展览室、瑶绣工艺传承室、瑶歌传习室等特色功能室,为人民群众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搭建了服务平台。

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基础也是优势。乳源注重强化人才融合,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帮扶共建项目,打造了126支“金鸪鸪”瑶乡文艺兵,实现镇村全覆盖。为了改变过去依赖人才“输血”的状况,乳源还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有效激活民间文化队伍的积极性及“造血功能”,目前全县文化志愿者人数达到2550人,两年增长了30倍。

“两中心”的高效融合,有效增强了乳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活力,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供给,创建以来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主题阅读沙龙、品牌群文活动及瑶汉互助文艺帮扶共建行动等近500场次,惠及群众62.3万人次,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有效增进了民族团结。

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

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有限、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乳源大力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推动总分馆制向旅游景区景点延伸,以文旅产业助力文旅事业。

乳源积极完善图书馆分馆空间布局、文化馆数字馆建设,用心打造“总馆+分馆+特色阅读空间”“总馆+分馆+瑶族文化基地”的联合文化馆图书馆体系,在景区、酒店、民宿等嵌入粤书吧、风度书房、稻香书斋等特色阅读空间共26个,由政府指导把关、企业自主管理,让“诗与远方”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后续运营问题,提升了阅读空间活力,推动了阅读空间向旅游空间延伸。

为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

体验,乳源积极推动文化馆演艺团队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在景区常态化开展过山瑶民俗文化展示、展演,在特色旅游村植入非遗传习课堂,在农旅小镇植入非遗集市、文创特色街区,把观光型旅游点发展为瑶族文化体验点。同时,结合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激情广场·幸福乳源”“和美瑶乡·文化乳源”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构建起“魅力瑶乡·文化乳源”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体系,推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既增强了群众演艺团体生命力,又打造了群众文艺品牌。

充分利用旅游业态,乳源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模式,成立政企联动的瑶绣文化促进会,由政府在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非遗扶贫工坊、瑶族文化创意园等,企业负责研发、培训、运营,把相对分散的瑶族非遗产品进行集中展销推广,既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又助推了瑶族文化传承发展,有力带动了文化产业振兴。

公共文化服务润物细无声,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发新活力,文旅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

接下来,乳源将继续瞄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问题,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建得群众需要、管得群众满意、用得群众舒心,让公共文化场所成为群众方便来、喜欢来、经常来的地方;继续推进文旅融合公共阅读空间和瑶族文化传承发展服务点建设,努力写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闻推荐

乳源 13个重点项目开竣工 总投资19.55亿元

本报讯昨日,乳源第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竣工活动在该县东阳光年产4万吨高精度铝箔新材料项目现场举行。据了解,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