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扎根韶关乳源迎丰产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瑜通讯员李巧摄影报道)“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80元,100亩预计收入可达500多万元,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前天,韶关市乳源县果农刘建武乐呵呵地谈起蓝莓在当地的发展状况:“这里也成为游客周末的网红打卡地,每天有超过100人次入园采摘。”
“3年见效益,5年才达到丰产期。”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刘建武于2016年的春天,在该县的一六镇首次尝试种植了100亩蓝莓。2021年的5月正值丰产期,刘建武及100多户农民也喜得硕果。曾经的“试验田”变成如今的“致富地”。一颗颗披着薄薄白色果霜的蓝莓,犹如闪亮的“蓝宝石”,顺着农户灵巧的手,被装进果盆子,运往冷藏库,等待被送往广州、柳州、南京等地。
“这种果子非常娇气,太冷不行,太热也不行,而粤北的高寒气候以及充足的光照种植蓝莓非常合适。”蓝莓在粤北地区试种成功,农户尝到甜头,纷纷希望加入这趟致富快车。
但是,种植蓝莓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种植技术还不成熟,没有区域性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先例;对土地要求高,喜欢酸性土壤,是所有果树当中要求土壤pH值最低的一类;高投入,短期效益慢等问题,也因此让许多农户望而却步。
农户分散化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是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刘建武对记者说:“我们通过与农户一起交流蓝莓的种植经验,互相学习提高种植水平,树立农户种植蓝莓的信心,以形成规模化发展。”现在南京的客商希望刘建武的基地能提供每天1000公斤的供货量。面对大订单,刘建武欣喜万分,农户担心的销路问题也迎刃而解。“大果每公斤120~160元,小果每公斤80~160元。”
“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是大势所趋。”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刘建武今年计划再扩种300亩,通过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大果可供游客采摘,小果可深加工,制作成蓝莓干、蓝莓酱,蓝莓花用于制茶,提取花青素制作成保健品等。”
尝到甜头的刘建武开始有了更长远的计划:“种植大棚蓝莓,这样就能控制蓝莓的产出时间,保证过年期间也有蓝莓供应,大概能去到每公斤160~200元。”
据了解,粤北蓝莓是全国最早自然露天成熟的地区之一,最早一批4月底就能成熟上市,半个月后竞争地区的蓝莓才成熟。“等我们采摘结束,竞争地区蓝莓才成熟,我们粤北的蓝莓能够填补蓝莓市场的"空窗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刘建武是黑龙江人,典型的“农二代”,农业大学毕业的他对蓝莓在粤北的生产胸有成竹。
蓝莓是外来水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目前在我国北方种植面积较大。刘建武说,广东农业部门也在提倡“北果南种”,借着这股东风,蓝莓开始在粤北大地落地生根。
据悉,乳源正大力推进“一袋手信”“一镇一品”“一廊一园”等“十个一”工程。其中,乳源结合瑶寨、高寒山区、平原丘陵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油茶等十大产业,并形成了落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新闻推荐
乳源大桥镇积极治理石漠化取得初步成效 5年造育林3万亩 把石头山变“花果山”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桥镇水晶梨就是在石漠化治理后的山坡上种出来的。赖葆莹摄大桥镇高山石漠化地区如今草木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