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镇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市平均该何解?专家建议 人才规划发展跟着产业布局走才能“解渴”
近日,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记者留意到多个专业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中山市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低于全省水平。中山市人力资源协会会长曹登民认为,这反映了中山的人口现状与经济总量、经济增速、产业发展等指标是不匹配的,建议中山因应产业布局的需求有的放矢,制定完善的、有前瞻性的计划。
■多个专业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市
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73年提高至10.20年。记者留意到,各乡镇(街道)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三角镇、古镇镇等专业镇均不足10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每10万人中大学生数量看,专业镇的数据也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9007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775人上升为13356人。而民众、东凤、东升、古镇、三角、阜沙、板芙等均低于1万人,而南头镇为10158人。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中山共培养引进人才25.5万余人,目前中山各类人才约140万人。中山市出台了“中山人才24条”、《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等,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提供培育引进、资助奖励、服务保障等多项政策。但从分布看,大部分的人才都集聚在城区和火炬开发区。专业镇引才能力不足,也影响了中山总体人口受教育水平,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全省2020年同期的10.38年,中山在受教育年限指标上,在珠三角城市中,低于深、广、珠、佛、莞、惠等周边城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13356人也低于全省15699人的平均水平。
■人才与产业发展存在不匹配矛盾
中山市人力资源协会会长曹登民告诉记者,从这次普查数据看,中山的人口现状与经济总量、经济增速、产业发展等指标是不匹配的。
首先,中山的人口增速排名靠前,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到中山就业,但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专业镇产业结构性缺工的问题突显,不仅企业普工短缺,技工人才也供不就求,研发型、技术创新型等高层次人才更是招不来,留不住。与此同时,每年中山有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流向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没有留在中山就业。“透过这些现状情况,我们看到问题的根源,优质人口条件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撑,相反许多企业家认为还受到了招工用工难的制约,这个矛盾的现象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其次,在吸引人才方面,中山虽有区位优势,也要警惕近年出现的虹吸效应的影响。目前已有周边城市的劳务公司到中山开设分公司,以高于中山市场价的工资,招收劳动力输送到其他城市。
■完善人才政策为产业提供支撑
曹登民建议,中山应进一步探索创新户籍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毕业生对中山产生归属感。如今,在人口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吸引年轻人才已成为各级城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企业面临的两难困境,他建议在法律法规和减负政策上,帮助企业更好进行长远打算。中山在加快培养更多大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引导中小企业稳定用工,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从而提升员工总体素质。
此外,他认为,未来中山的人才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要因应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产业布局的需求有的放矢,制定完善的、有前瞻性的计划。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人才服务产业方面,当前中山市政积极实施“5321”工程,力争到2024年形成智能家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四大产业集群,相关部门已着眼这些主导产业发展,定向引进和培育人才。
本报记者 黄凡 何淼
新闻推荐
本报讯乐昌市九峰山脉崇山峻岭,云雾多、空气湿润,加上昼夜温差大,造就了生产沿溪山白毛茶的优越自然环境,其出产的白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