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立体交通网 夯实发展高速路 韶关市交通领域建设成就综述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在接续奋斗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近年来,粤北大地快速腾飞,各项事业日新月异。本报今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绘就幸福新画卷”系列报道,反映韶关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近年来取得的非凡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416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超1.7万公里,公路密度92.7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达5.49亿吨、2.48亿吨。这一组数据,充分反映了韶关市交通领域建设近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的规模与质量,在服务支撑韶关市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中实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农村公路建好前,泥路难走,村民到廊田镇要走一两个小时,农产品较难运出去。如今,公路开通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山里的美景、蔬菜吸引城里人,不愁没生意。”乐昌市廊田镇岩前村板田村小组村民吴经田对去年开通的“四好农村路”赞不绝口。
群众的感受最为直观。退休干部王耘也对韶关市近年来交通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他表示,这些年来,韶关高速公路一条接一条建了起来,高速铁路穿越而过,极大地拉近了粤北山区与外界的地理距离。“以前出差到广州坐火车起码要三四个小时,现在坐高铁最快1小时就可到达。”
目前,韶关市已基本构建起“八高三铁两航”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乐昌东高铁站引领乐昌融入广州一小时交通圈,武深高速为韶关市通往珠三角提供了新的快速大通道,韶关港通过“五改三”后的北江黄金水道对接融入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韶关市与“双区”“水陆空”“东中西”全面对接进一步形成。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416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2%,完成新、改建公路5674公里。截至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1.7万公里,公路密度92.7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8.8公里,普通国省道2472公里,农村公路13914.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位列全省第六。内河Ⅶ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256公里。
“十三五”期间,公路、水路货运量达5.49亿吨、2.48亿吨,分别较“十二五”期增长21.7%、40.2%;港口吞吐量542.6万吨,较“十二五”期增长75.4%。
运输服务保障行业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韶关市道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强化,道路客运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行业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路域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美化。
目前,全市已建成等级道路客运站20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韶关南客运站),二级客运站7个。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镇、村农村客运班线264条,农村客运车辆587辆,全市1205个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公交一卡通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公交实现100%覆盖。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力推进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并在前期试点开展国省道路长制工作的基础上,自2020年开始,全面推开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深入推进普通公路建、管、养、运综合治理,拆除大量户外涉路违章广告牌、各类涉路违法建筑物和设施,打造了“畅、安、舒、洁、绿、美”路域环境。
韶关市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改革创新。积极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成功打造了全省第一个高速公路PPP示范项目(韶新高速)、全市第一个市政道路PPP项目(韶州大道)。其中,韶州大道项目是韶关市政府与社会资本通力合作的成功样板,为探索韶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和方法做出了有益尝试,对推动韶关市浈江、武江、曲江区和新区“四区融合”,促进城区扩容提质,推动韶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韶州大桥,与旁边的张九龄纪念公园交相辉映,成为韶关的地标性建筑和一张靓丽名片。
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各项事业发展
目前,韶关市正加快构建“四纵五横二环”高速公路网。韶新高速建设已接近尾声,将于7月建成通车,为建党100周年献礼;韶赣高速欧山互通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雄信高速力争今年6月开工,武深高速始兴联络线加快建设,韶连高速、马坝互通、黄浪水互通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近年来,韶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2020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四好农村路”逐步成为兴村富民旺业之路。目前,韶关市正积极推进通乡镇四级升三级、建制村单改双车道、通3A景区公路和衔接邻省公路单改双车道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并以南雄市为先行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管养保障体系。
高起点推进航道港口建设。北江下游三水河口至韶关市区百旺大桥段长约252公里已按内河Ⅲ级、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完成建设,千吨级船舶可从粤港澳大湾区直达韶关市区。韶关市加强与广州港、省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补齐港口建设短板,投资20亿元,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北江主港区乌石、白土、新港一期工程建设,将韶关港口吞吐能力提升至1500万吨;探索岸线资源资产化路径,实现以岸线资源作价入股合作建设港口项目;依托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智力支撑,积极推进北江新一代航运示范系统建设、智慧港口建设、内河航运及高新船舶产业园建设,推动港航发展带动临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韶关市“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阅丹公路、芙蓉山片区公路等旅游公路品牌,国道220(原省道244)旅游公路重新焕发美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质量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一批旅游公路示范路”工作部署,接下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参照阅丹公路和芙蓉山片区道路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旅游价值较高、实施条件较成熟的广东南岭生态旅游公路(4段)和市级谋划的旅游公路(6条)建设,助力韶关市“交旅融合”发展。
展望“十四五”,韶关市交通建设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预计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立体互联、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共享友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内通外联、衔接顺畅的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均等化的出行服务体,打造集约化、高效化、智能化、创新性的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初步形成高快速路、铁路、民航、内河航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运作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满足韶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日,格力电器将于广东“北大门”韶关举行“万物焕新·不负韶华”主题直播活动,这是今年格力继武汉之后的第2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