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综合症”肆虐中小学校园引关注,今年初教育部明文规定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 禁令,能否让中小学生摆脱“手机控”?

韶关日报 2021-04-22 08:57

中学生返校时,学校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测。刘楚瑶 摄学生正在使用电子班牌与家长进行通话。 刘楚瑶 摄

手机,犹如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许诸多隐患甚至危害。君不见,无论上班、下班,坐车、走路,甚至如厕,一些人都是机不离手,沉溺其中,欲罢不能。手机替代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几乎成了手机的孩子,一种可怕的“手机病毒”正在侵蚀人们的身心。

尤为担忧的是,“手机病毒”无孔不入,中小学校园也难独善其身,受其冲击,不少自控力弱的中小学生成为“手机控”“低头族”,无以自拔,由此产生的悲剧触目惊心:

去年1月2日,陕西一高三男生因晚自习玩手机,被值班老师没收手机后,竟残忍将该老师杀害!

今年1月15日,江西一名14岁的男孩在家用手机玩游戏时,其爷爷一气之下将其手机抢下,该男孩丧失理智将爷爷杀害。

山西一15岁学生,上课时偷玩手机,被上课的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没收其手机。当晚,该生因此事被其父亲批评教育后一时想不开,在家跳楼身亡!

位处粤北山区的韶关,手机悲剧也一度发生。

“手机病毒”,屡酿悲剧,成为千夫所指,人神共愤。

“要想毁掉一个中小学生,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雷朋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手机之害,痛心疾首道。

正视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刻不容缓,社会呼声甚高。

在此背景下,今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该《通知》投石激浪,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对孩子沉迷玩手机而束手无策的家长们如释重负:学校可以严加管理了。

对手机管理一筹莫展的学校方面也松了口气:有了“尚方宝剑”,可以理直气壮严管了。

一纸禁令,是否能将“手机病毒”挡之于校外,让中小学生不受手机之害呢?

手机手机,究竟伤了谁的心?

“妈,快把我的手机拿来,你们谁都不要来打扰我……”

每天,杨女士读初一的女儿放学一回家,就这样颐指气使道。

“每当听到这样的大呼小叫声,就心慌。只要表示反对,她立马乱发公主脾气,甚至哭天嚎地,弄得家里鸡飞狗跳。一玩手机就着了魔似地停不下来,饭不想吃,作业不愿意做,觉也懒得睡,捧着手机就眉飞色舞、心花怒放,放下手机就满脸不高兴故意找茬,我们大人都快被整崩溃了……”家住市区的杨女士与记者一谈起女儿,就摇头叹息。

与之同病相怜的还有吴女士。“女儿在市区一所中学读初三,每天都是我开车接送。她放学回家一上车,就嚷着要手机玩,回家继续玩得不亦乐乎。吃饭、上卫生间都机不离手,写作业也是心不在焉,一边写一边玩,学习没搞上去,眼睛倒成了高度近视。一说她吧,她就大闹天宫。为求安静,也就听之任之了……”吴女士一把辛酸泪道。

而在苏女士看来,这两个小孩玩手机的情况与自家孩子相比,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对记者谈及其小孩迷恋手机的疯狂程度,她连连跺脚,直称“走火入魔、无可救药,我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哀莫大于心死。记者眼前的苏女士,四十岁不到,精神憔悴、一脸戚然,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这不是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痕迹,而是手机之害给她烙下的伤痛。她育有一男孩,今年读高一。从初一时起,孩子就沉迷手机,乐此不疲。

“当时想到他是青春叛逆期,比较贪玩。到了高中,懂事些了,对手机的迷恋应会有所收敛。哪想到,他越陷越深,天天都玩得昏天暗地,尤其是节假日在家,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洗漱不换衣,饭也得端进去才吃,弄得人鬼不分,同学不来往,亲戚不走动,完全与世隔绝。有次他爸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撞开房门进去夺手机,父子俩竟动起了手脚。从那以后,孩子就威胁我们若再管他玩手机,就离家出走,或干脆跳楼自杀。我们就他这一个孩子,真怕他做出过激行为,就不敢再管了。以前孩子小时,家里充满欢笑,多开心啊。现在这一切都没了,手机害了孩子,毁了我家幸福……”说到此,苏女士伤心泪流、恸哭不止。记者无言相劝,心感沉重。

“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且不说各地时有发生的中小学生悲剧事件,单看现在的中学生,有多少不是近视的?何以如此?手机乃罪魁祸首!”提及手机之害,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廖勇会老师情不自禁地怒发冲冠。

雷朋飞同样义愤填膺。“手机对中学生的心智、身体、学习所带来的伤害,难以想象!若对其再等闲视之、麻木不仁,其后果不堪设想,会毁了一大批学生,这不是危言耸听!”说于此,这位有30年教龄的教师心情激动,将办公桌擂得“咚咚”响。

“尤其是去年疫情肆虐,学生长时间在家上网课,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性陡增,手机瘾与日俱增,手机综合症在复课后表现得非常突出,社会深感忧虑……”广东北江实验学校校长高志东相对冷静地说,但凝重脸色难掩内心之忧虑。

很显然,“手机病毒”长驱直入中学校园,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老师和家长已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切齿痛恨。

那么,小学校园是否为一片净土呢?“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我们最近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率达到20%,这与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不无关系。”浈江区南枫小学的吴老师不无忧虑地说。

该校邓香莲老师告诉记者,小学生家长对手机的监控比中学生家长更到位,加之绝大多数小学生对老师心存敬畏,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带手机进校园,但放学或假期,学校监管缺位,老师鞭长莫及,一些孩子就会被手机所“俘虏”,尤其是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孩子,成为小学生“手机控”主力军。

“小学生玩手机还没有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该校六年级老师张其诺说。

直击手机危害,堪称触目惊心

人们离不开手机,何以又对手机口诛笔伐呢?

试看手机对中小学生犯下的“滔天罪行”,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危害之一:“校园悲剧”推手。近几年,中小学生因痴迷手机而发生的悲剧时有发生,一条条如花生命凄然凋谢,毁灭了多少家庭的幸福,直让人锥心痛骨。

危害之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无节制使用手机,导致近视率上升,颈椎受伤及头脑思维受到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如此结果,手机难逃其过。

危害之三: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沉迷网络,不与外界交往接触,导致性格孤僻,价值观扭曲,亲情疏远,直至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高危行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都与沉迷手机有关,这是手机对学生最大最坏的影响。”廖勇会痛尖锐指出。

危害之四:影响学习。学生晚上在宿舍玩手机到凌晨,影响自己和宿舍其他同学的休息,导致上课没精打采,恹恹欲睡;如果手机带入课堂,则会大大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危害之五:助长早恋。手机和网络让人与人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无形中为中学生早恋开辟了“绿色通道”。

危害之六:滋生文明安全问题。学生利用手机不文明上网,易产生网络语言暴力欺凌事件,甚至导致现实中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有学生利用手机参加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而学校和家长无法有效监管,使得学生安全无保障或者经济受损。

危害之七:产生炫耀攀比心理。为了拥有更好的手机,学生往往要求家长拿出更多钱消费,加重家庭负担。

以上“罪状”,对青少年学生危害深深,世人深恶痛绝,对之愤怒声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小学生何以痴迷手机?

手机之害,众所皆知,为何不少青少年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手机视若生命,不离不弃呢?

记者将这一问题征询所采访的近十位中小学老师时,其众说纷纭:

手机功能强大,网络游戏最具诱惑性、刺激性,学生难以自控、易掉陷阱;

手机资讯丰富,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此情有独钟;

手机功能发达,方便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走进精彩世界”;

手机的金融支付功能,让他们的生活更方便。

当然,以上是老师们的“官方发言”,学生们的说法又如何呢?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一些“手机控”学生,让他们“现身说法”:

——“我的青春我做主”。这“说法”自然是青春叛逆者,15岁的初三学生刘某便是此类。“从幼儿园开始,我的一切全部是家长和老师说了算,我只有服从,

没有选择,更没法反抗。现在长大了,不想一味服从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别人无权干涉。何以做主?唯有手机。我是手机的主人,想玩啥,怎么玩,玩多久,全由我说了算,快意人生,纵横江湖,多爽!手机让我从奴隶变主人,当然爱不释手了……”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刘某一边玩着手机,一边洋洋得意地对记者说。

——“找到成功的感觉”。此“说法”的自然是学习成绩差者。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被家长训斥,遭老师白眼,受同学讥讽,自觉低人一等。而在网络世界里,却是“人人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英雄不问出处”。“我玩游戏大胜,就油然而生王者荣耀之感。这对于学习成绩历来在班上垫底的我来说,是从来没有过快感。现在我是游戏高手,不少同学对刮目相看,甚至顶礼膜拜,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手机让我找到了存在感、荣耀感,它是我的最爱……”17岁的吴学生睁着一双长期与手机亲密接触的迷茫眼睛,很“派”地说。

——“交际工具”。性格内向的同学因不善言辞、不擅交际、孤僻自闭,与同学不合群。而手机的出现,让他们判若两人。“手机交友,不用面对面,全无羞涩和紧张感,轻松自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是交际的神助器……”一向腼腆,被同班同学称为“老夫子”的高一学生江某如是说。

——“早恋帮手”。中学生禁谈恋爱,让青春早熟者不敢轻易越雷池。尤其是早恋东窗事发或一相情愿被拒,那可“丢人到家了”。而手机的出现,让他们无所顾忌“丘比特之箭乱发”。“射中了,上;没射中,溜,反正对方也见不到本尊真身,不会尴尬,而且隐蔽性、安全性极高,嘻嘻……”16岁的朱学生一脸坏笑对记者言。

——“放纵的天堂”。一些学生不堪学业重,压力大,便在手机里寻找世外桃源。“学习之苦,苦于上青天。纵情游戏网络,快快乐乐,潇潇洒洒,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岂不快哉?”十七岁的“手机控”谭学生狂言。

老师们的分析,“手机控”者的直白,窥斑见豹手机在青少年学生中大行其道之根源。

校园手机管理难,难在何处?

手机之害,在中小学校里为何大行其道,无以禁止?

究竟谁来管?

学校和老师当然想管,但,不知如何管,也不太敢管!

采访中,老师们向记者大倒手机管理难之苦水:

难度之一:老师不能随意对学生进行搜身检查,学生执意带手机,难以发现。“现在的学生,维权意识高,老师哪敢明目张胆对其搜身啊?只能是苦口婆心教育劝导,但收效甚微,不少学生仍是我行我素,老师也是徒伤悲……”廖勇会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

难度之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学校对学生带手机入校说“不”,但沉迷于手机的学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仍会绞尽脑汁逃避检查。“比如要求学生交手机,学生可能交老人机,也可能有好几台手机,也可能会借其他人的手机,手段玩尽,让我们防不胜防……”高志东一声叹息。

难度之三:少数家长不配合。或许这让人匪夷所思,但的确存在。“有次我收了一位学生的手机,后来这学生的家长居然打电话给我兴师问罪,真的是不可理喻。”雷朋飞苦笑而言。

学校和老师还有一个难言之隐:不太敢管!

现在一些青少年学生是家中独子(女),恃宠骄狂、唯我独尊、心理脆弱,一旦手机被没收,可能会产生过激行为。这并非危言耸听,类似悲剧在各地时有发生。“这种过激行为,家长都害怕发生,不敢强行禁止孩子玩手机,更何况学校和老师乎?所以学校和老师对手机管理都投鼠忌器,不敢较真,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隔靴骚痒。而学生也是摸准了学长和学校老师的这个软肋,玩手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实话实说。

以上种种,致“手机病毒”在中小学校园滋生蔓延。

禁令,能否给中小学校园“手机族”带上紧箍咒?

千呼万唤,教育部终于下达手机禁令,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来了,家长、学校和老师对此欢呼,看到希望,充满期待。

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教育部称,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目的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很显然,手机对青少年学生的副作用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有了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学校就有了尚方宝剑,就能理直气壮加强手机管理了。”

浈江区南枫小校校长曾庆斌欣慰地说。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教育部禁令发出后,不少学校已加大了对手机的管理力度。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安装了探测仪,对周日返校的学生逐一检查,同时晚上加大对宿舍的巡查频率。同时,安装了一批电话供学生使用。“完全堵住了学生带手机进校是为方便和家长联系的借口。”高志东笑言。

世人欣慰之余,也心存疑问:一纸禁令,真能让中小学生彻底摆脱“手机控”?

这种置疑不无道理。记者在采访时,不少老师也发出如下声音:

禁令仅限于校园,学生回家后,如何监管?谁来监管?一些家长不配合学校,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又如何办?

学生不遵守相关规定或制度,依旧带手机进校园和课堂,学校是否可以对学生进行劝退或开除处理?

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敢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对这类学生应该如何处理?

有些部门布置的作业或活动,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这是否自相矛盾?

游戏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国家能否对游戏开发作出明确规定,或者对游戏的使用进行更严的权限限制?

这些疑问和呼声,也是对禁令效果的担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手机之害由来已久,单靠教育部门的一纸禁令,实难彻底根除,还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力!

新闻推荐

浈江区两基层党组织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优势互补 共同提升

本报讯近日,曲仁党工委与广东松山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到花坪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传承雷锋精神,践行青年使命”活动,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