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创新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韶关市“风度书房”建设启示

韶关日报 2021-04-17 09:07

近年来,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建设文化强省要求,围绕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大胆创新改革,大力推进风度书房建设,着力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及市民群众“家门口的图书馆”。自2017年6月启动至今,全市建设风度书房71间,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乡的网络架构。截至2021年3月底,风度书房接待读者425.5万人次,借阅图书137.1万册次,分别是建成前市图书馆年均接待人次的10.5倍和图书借阅量的5.3倍,风度书房已成为善美韶城的“文化新地标”,被誉为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列入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并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作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分享。

启示一:注重社会效益,抓好谋划设计,做到全市建设“一盘棋”

坚持把书房建设作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作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是重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进,着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形成了市分管领导主抓主管、市文化部门组织督导、县(市、区)政府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3年来投入资金5280多万元,确保书房如期建成开放。

二是全域内进行统筹选点建设。将风度书房作为城乡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着力点,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不断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根据市民群众需求和公共阅读要求便捷的特点,精选社区临街一楼铺面、巷口、学校和公园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为建设地址,同时考虑利于消除阅读“盲区”,科学布点相对偏远的住宅小区或文化设施较为匮乏的区域,让阅读变得“零距离”。

三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按照“实用、规范、有品质”的要求,摒弃“贪大求全”做法。在建设规模上,以面积100至400平方米的小书房为主,图书控制在5000至20000册左右,通过“小书房、大风度”来彰显城市气质,让“小书房”也能“以文化人”。在建设规范上,借鉴温州、深圳等地先进经验,做到统一选址和设计装修、统一配送图书设备、统一形象标识(图标、口号)、统一服务管理、统一运营维护等“五统一”提高认知度。

启示二:注重服务质量,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民阅读“零门槛”

认真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瞄准“方便、快捷、友好”打造“智慧中心”,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书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一是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大力推进“图书馆联盟平台”和“总监控平台”建设,将市图书馆总馆与风度书房连成一张网;充分利用信息化和RFID等技术,打破“时空阻隔”,书房实现无人值守、有人管理及自助服务等智能管理,并打通图书通借通还、统一检索、借阅汇总及定期轮换等通道,大大提升图书流通效率。读者使用借书证或身份证、微信扫码、人脸识别等即可入馆和借阅,让书房成为“零门槛”“无边界”的百姓书房。

二是按需分类设置服务。书房建设充分考虑附近居民或流动人口的需求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布设相关设施,确保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偏好需求。如市青少年宫分馆和惠民分馆针对青少年学生较多,增设了免费朗读亭;熏风路分馆针对流动人口较多,设置了听书机及电子书籍扫码阅读瀑布屏;马坝人遗址分馆针对游客较多,与本地茶企合作设立了品茶区,等等。每个书房的不同特色,让服务更加个性多元,吸引了更多读者走进来。

三是善用数据进行管理。着力打造“风度书房智慧中心”,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管理,有效发挥统一监管、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各书房读者特点、活动流量等,研判后弹性制定开放时间,如公园里的风度书房会根据晨练人群需求提前开放,商圈的风度书房会根据人群活跃度夜间延时闭馆等,智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风度书房成为老百姓自己的书房。

启示三:注重品牌特色,突出阅读品质,引领文化“新风尚”

始终注重特色打造和品牌树立,根据群众需求着力丰富供给侧内容,让风度书房成为引领韶城的文化新风尚。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空间。在规划设计上注重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等元素,通过“以小见大”确保风度书房“一馆一风格”“一馆一特色”。在风格装饰上,注重贴近不同读者群体喜好,形成现代简约、古典中式、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工业科技等风格特色,并因地制宜注入文化因子,如利民分馆的工业风元素,韶州公园分馆的兰花元素等。鲜明的文化印记赋予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各书房成为市民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二是丰富拓展阅读内容。注重提升阅读品质、提高服务效能,书房每周推出1至2期“风度沙龙”活动。邀请名人名家进行讲座交流、好书分享、艺术演绎、手工制作等,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就可报名参加,使书房成为集知识学习、交流分享为一体的城市“第三空间”,促进了学习城市、书香社会建设。

三是拓展嵌入创意文化。通过选取部分书房,将其打造成工矿、非遗、茶禅、兰花等展示韶关历史文化的主题馆,同时把独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博、旅游等文创产品引入其中,使书房成为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和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通过与“网红漫画家”林帝浣合作创作系列风度书房作品,委托专业团队设计推出形象IP及衍生品,着力打造有文化印记的韶关“伴手礼”。

启示四:注重营运管理,不断优化机制,打造文化服务“新标杆”

围绕高品质服务,积极探索建立营运管理机制和标准评价体系,确保书房有专人管理、有标准营运、有规范服务。

一是优化社会参与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逐步形成“政企共建”“企业援建”“个人捐建”等多元建设管理模式。通过社会力量提供场馆空间、政府负责设计建设、图书馆进行专业管理,共同打造符合群众需求的阅读空间。

二是打造高效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公众自治的服务能力,重点依托“i志愿”平台,建立了“志愿者总队-志愿者组长-志愿者”三级管理模式,让书房成为展示“人心善、风物美”的城市文明空间。目前,“风度书房志愿者服务团队”达1405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4万小时,公共阅读空间实现了由政府单一管理向公众自治转变。

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先后制定《风度书房核心标准编制》《风度书房运维管理规范》《风度书房志愿服务规范》等一整套涵盖规划设计、建设布展、服务管理和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服务管理品质。同时,委托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对书房运维管理和建设发展进行研究并提供有益参考。

风度书房自2018年启用以来,先后受到新华社、央广网、中国文明网、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等30多家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与宣传报道,推出各类文章稿件600余篇,大大提升了风度书房的知名度、影响力。

(作者单位:韶关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今明两天冷空气携黄色雷雨至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通讯员林惠娜)台风可以忽略不计,冷空气要小心提防。记者从广州市气象局获悉,预计,15~16日,广州市将有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