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印记烙心间 革命精神代代传 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八一小学走访记
▲八一小学。袁少华 摄▲八一小学以前(作地下交通站时)的课室。袁少华 摄八一小学摆设的旧时物品。袁少华 摄
在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有座不起眼的建筑,有人称之为“新庙”,也有人称之为八一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名为日新小学)。正是这座距离始兴红围只有2公里的八一小学,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及革命战争时期,利用其低调的身份作掩护,承担着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的角色,为我党传递情报并保护了大量机密文件和重要人员。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受到严重破坏的八一小学在解放后曾恢复办学,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学校关闭闲置一段时间后始兴县政府重新对其进行了修缮并作为革命遗址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如今,伫立在八一小学斑驳石墙的前面,看着里面陈列的旧物,游客能依稀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艰苦斗争的光辉足迹。
瞻仰:老物件中留下了革命印记
自始兴县把八一小学修缮并对外免费开放后,吸引了众多群众与党员干部前来参观,追寻革命足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的八一小学呈院落结构。走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正中摆放的鲜红五角星与金黄党徽的组合雕塑。院子青砖铺地,黄砖砌道,加上上空飘扬的国旗,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
雕塑后面是革命历史陈列馆,右厢房位置是舞台与风度书房,左厢房位置才是八一小学旧址。这是一座石头砌成的老建筑,厚实的墙体中透着历史的沧桑。拱形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户。正门上方是一排红字,上写“始兴县第二区八一小学校”。从屋顶几个五角星上可看出,这座老建筑带有红色的基因。
从大门走进里面你会发现,这是三栋相连祠堂式的构造布局。里面有天井,显得十分宽敞明亮,并按照简洁朴素的原则进行了装饰。墙壁上贴有许多有关八一小学旧址及革命先驱们的介绍,四周恰当位置摆放了展柜,里面陈列着革命年代使用的器物。
物件摆放最丰富的是两个厢房:一个是课室,里面摆放着学生用的课桌和凳子,还有木制的黑板;另一个是先生的卧室,里面有床、桌子、柜子和其他一些农家使用的物什。这些古老而简陋的物件中,能让人想像出当时先生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景。
“八一小学也被当地人叫作新庙。”始兴县史志办主任单小红告诉记者,新庙建于清朝年间,距始兴县城西面7.5公里。面阔9.4米,进深19米,面积约200平方米,为3栋2天井格局。庙内供观音菩萨,至今仍存有原寺庙的石雕香炉。因庙修建时间不长,故村民称之为“新庙”。
回顾:八一小学交通站的革命足迹
“八一小学不仅是学校,也是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现场解说员的话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那峥嵘的革命岁月里,“我党一批在始兴斗争的革命先驱以学校作掩护,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印记。”
说到八一小学的革命故事就离不开学校的创办者陈培兴。陈培兴出生于始兴县西部沈所镇外营村,他在中学时代就接受了早期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广州求学期间与曾谊勋等10多人组织成立了“狂流社”,在始兴成立农协小组,后又和一批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了始兴青年歃血团,与张光第等人组织成立乌鸦艺文社。1936年冬,他在家乡外营村的“新庙”创办八一小学,并出任校长。其后陈培兴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始兴的革命战场上。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小学建立省委交通站并担任省委政治交通员,率领风度队开到外营村抗击日军……为和平解放始兴、乐昌两地立下赫赫战功。
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到始兴红围后,陈培兴(始兴县委委员,负责统战工作)在距红围2公里的八一小学建立交通站。八一小学交通站建立后,省委交通员朱明负责传递情报、信件、宣传品,以及接送过往的地下党工作者等秘密联络工作,八一小学成了中共广东省委在始兴最重要的地下交通站。省委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在学校以教职员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其中朱明的公开身份是学校教师,他住在学校里秘密地工作,保护了大量机密文件和重要人员。
1941年春,中共粤北省委复迁回韶关后,八一小学就成了中共始兴县委的地下交通站,党员李循作、华英、王德昌等人在八一小学继续以教书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工作。1944年冬,陈培兴、郭招贤率领风度队挺进八约地区,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华英随风度队驻外营村,她白天在八一小学任教,晚上组织妇女识字,宣传抗日,发动组织妇女群众支持抗日部队,逐步建立起八约乡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1日,国民党第七战区连同地方团警2000多人兵分六路包围外营村,八一小学遭到严重破坏。随后,八一小学交通站被迫关闭。
传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历经岁月的沧桑,八一小学交通站旧址出现破败景象,屋顶漏水、梁柱坍塌、墙面剥落,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缮,这个旧址恐会湮没在岁月的风雨中。
“八一小学交通站旧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决不能在我们手里让文物消失,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县仍然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修缮这些遗址。”单小红说道。
2010年5月,始兴县按原样对八一小学交通站旧址重新进行修缮。2010年6月,该县人民政府在八一小学内开办了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旧址——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史料陈列室。
陈列室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沈所红围、八一小学概况,主要介绍红围和八一小学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战时省委,主要介绍省委迁入红围的经过和省委在始兴的主要活动;第三部分为人物简介,主要介绍省委领导人,如张文彬、李大林、古大存、涂振农、张越霞、吴华等人;第四部分为情系红围,主要介绍省、市、县对红围的保护、修复、宣传、利用的指示和批示。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史料陈列室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还有实物展示,把新中国成立前的始兴县部分革命斗争史呈现在人们面前,为始兴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010年9月,八一小学被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授予“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
“八一小学交通站的修复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单小红告诉记者,革命思想薪火相传,当地群众对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十分积极。在政府决定修缮旧址之前,这里的村民就曾自发地捐赠物件,建立成一个相对简单的革命遗址展览室。在政府部门搜集文物过程中,村民更是踊跃捐献,使修缮工作顺利完成。
离八一小学约千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外营保卫战革命遗址。1945年8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的胜利成果,出动2000多人进攻八约乡抗日根据地,包围外营村,制造了“外营惨案”。此外,中共广东省委旧址红围也距八一小学仅2公里。“按照打造红色小镇的目标,我们打算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把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推出一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更好地保护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单小红说道。
新闻推荐
乐昌市积极推进“粤字号”农业品牌认定与评价 去年品牌数量全市排名第一
本报讯记者从乐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乐昌市积极开展“粤字号”农业品牌认定与评价工作,以品牌建设引领农业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