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龙归镇: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村民乐享美丽乡村红利

羊城晚报 2021-04-06 12:32

粮仓改造成的图书室

武江龙归镇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张文通讯员杨长虹

开栏的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从今天起,羊城晚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专栏,派出多路记者蹲点调研采访,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贴身展现人们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深入反映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请关注。

南水河缓缓流淌,河岸12株百年香樟挺拔耸立,沿河铺设着一条青石板路,路边摆设着门槛石、石磨等老物件。稍远处,大片格桑花色彩缤纷、肆意绽放,将大地渲染得犹如锦缎。花丛间,分布有彩虹步道、小风车、小木屋等特色景观,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游玩、拍照……

如果不是公园展示牌上的图文介绍,游客们很难想到,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公园,曾是上世纪60年代的货运码头。2019年,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将这里规划为镇区文化公园,破旧的老码头由此焕发新生机,成为“网红打卡点”。

近日记者在龙归镇走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通过“打擂比武”等形式,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同时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推动乡村建设从形态美向内在美转变,往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美丽乡村,村民们也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打擂比武,村貌焕新人人出力

崭新宽敞的柏油路、翠绿的花园、美丽的沿江步道,行走在龙归镇方田村大人村小组,一幅“向着山转、跟着水走,寻得到美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破旧泥砖房交织错落,未硬底化的村道杂草丛生,变化源于当地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活动。

据了解,村与村之间“打擂比武”活动开展后,方田村组团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党支部+党员+群众”模式,鼓励党员带头“做起来”,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村党员干部、乡贤共捐款90多万元,村民积极投工投劳500多人次,全力建好美丽乡村。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地处“龙归—江湾精品线路”重要节点上的大人村,按照“环境变优美、村民得实惠”的思路,打造美丽乡村。村里通过拆除了256间近8000平方米破旧泥砖房,复垦35.5亩土地,既拆出了空间,也为乡村振兴腾出新天地。

在“三清三拆”的基础上,大人村利用废墟空地打造起河畔花园和中央广场,种上了色彩鲜艳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给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大师小筑,粮仓变身培训中心

走进龙归镇冲下村,远远就能看见四座巨大的圆形粮仓和几栋青灰色外墙的苏式粮仓,在田园和树木的掩映下显得韵味十足。走进粮仓,方知内有乾坤——这里是武江区乡村振兴实践培训中心所在地,自建成以来,一拨拨干部群众在此接受培训,此外这里还承担招聘会、“粤菜师傅”技艺展示、精致农业展销等功能,已然是一张闪亮的“地域名片”。

实际上,为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与发展链条当中缺专业技术、缺优质人才、缺发展平台的现实问题,武江区于2018年通过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名家及高校设计团队,开展“大师小筑”工程,对龙归镇空置粮仓进行活化,建成“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为干部群众搭建起专业培训平台,为武江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合格“乡村工匠”。

培训实践中心设有人才驿站培训服务基地,依托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区委党校、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开展培训服务。从去年年中正式运营至今,共开展了50多场、覆盖超1万人次的各类培训,内容涵盖乡建课堂、电商平台销推广、兰花等农业实用技术各方面。

产业振兴,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武江区制定五个镇街“五朵金花”的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其中龙归镇已建立起淮山、食用桑、茶树菇等特色农业基地。

近年来,龙归山前村红薯晋身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入库项目,“龙安淮山”是广东名牌产品,龙归香蜜薯、龙安淮山被认证为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其中龙安淮山等规模化绿色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

“党支部就是要带头,要敢担当,把村民的劲拧到一块来。现在龙安淮山成了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名牌产品,我们还带着村民大胆创新,发展淮山的副产品,村民收入提高了,还住进了‘淮山楼’。”龙归镇龙安村党支部委员、龙安淮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赖德雄告诉记者。

一张张金字招牌背后,是村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和示范带头。谈到未来,赖德雄认为,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村民齐心把家乡建设得更加漂亮,吸引更多人来农村创业、旅游。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就兴旺!

新闻推荐

“我们都很难,那尘肺病家庭更难!”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少韩)2019年5月,信息时报记者跟着大爱清尘志愿者、爱心企业百莲凯集团代表,回访了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