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示范生态工程 韶关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图为水绕丹霞。龙全明摄
韶关仁化探索“板上光伏发电、板下土壤修复”的综合利用模式。曾义摄
森林绿化主要指标持续稳居全省前列;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5月,韶关市被国务院通报表彰;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粤东西北首个获此称号的地级市;2020年1—11月,韶关市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如今的韶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屏障功能不断加强。
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2018年,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也是广东省唯一入围项目。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韶关市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开展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利用,切实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推进湖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拓宽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整体水平和成效,1月16日,韶关市举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治理创新研讨会,通过组织论坛的形式分享生态保护修复的经验以及生态修复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以此为契机招引高水平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谋划推进工作。
接下来,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韶关将围绕“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继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翘楚云集携手共商韶关绿色发展大计
本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治理创新研讨会,韶关市邀请了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领导,矿山生态修复、土壤修复、流域水环境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专家,国内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代表和韶关本地生态保护修复企业代表,就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学术交流,并实地展开调研。
会上,该试点工程总体技术服务团队负责人汪光介绍了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情况,韶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市生态环保产业园区情况,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结合自身所在领域围绕韶关市当前生态保护修复情况进行了精彩演讲。活动分别举行了内容为矿山生态修复、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及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新能源、韶关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六大专题论坛。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韶关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
“希望与韶关开展合作,为南岭生物多样性形成、保护与恢复作出更大的贡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生态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生态保护修复协会首席专家彭少麟介绍,中国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最好的常绿阔叶林,南岭的常绿阔叶林最具代表性,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南岭生物多样性是国际关注的重点区域,也是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最佳实验地。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以《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应对:启示与行动》为主题进行演讲。他认为,碳中和不再仅是温室气体减排事务,而是全球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他建议韶关市先行先试,以空气质量改善与碳达峰碳中和双赢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在演讲中说,近年来,韶关市一直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推动上瞄准产业融合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
“绿色是韶关的底色,生态是韶关的名片。当前,韶关正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研讨会上,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向与会专家和客商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大家共同书写韶关绿色发展大文章。
韶关市市长陈少荣介绍,接下来,韶关将持续高水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强化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严格负面清单管理,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控、违者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善美韶关”。
创新驱动发展书写韶关绿色发展大文章
“2020年,全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保持稳定,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的增速为3%,在全省位居前列。宝武集团韶钢公司钢年产能力已经跻身世界钢铁100强。”韶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韶关市正抢抓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的历史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发展“3+3”战略性产业集群。
近年来,韶关市致力打造重大产业发展平台,韶关高新区有望获批国家高新区、东莞韶关两市共建的华南装备园项目陆续投产,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个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45.2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62.19平方公里。
接下来,韶关将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基本原则,打造以韶关新区、华南装备园以及市辖“三区”产业园为核心引领发展区,发挥翁源园、新丰园园区靠近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南部融湾发展区,培育乐昌园、南雄园、仁化园、始兴园、乳源园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园区发展新格局。目前,韶关市正推进韶钢、韶冶等大型企业现有土地再开发,加快建设宝武韶关现代产业园和中金岭南韶关有色金属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制造基地,打造从厂区到园区到城区的产城发展模式。
迈入“十四五”,韶关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心用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面向“双区”的离岸孵化器,全面打造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韶关高新区今年有望获批国家高新区,接下来韶关将以国家高新区为龙头,以省级高新区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力度,更好地对接引进高端资源,大力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
■观察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推进落实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过程中,韶关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统筹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持续保持水土涵养,营造山清水秀的优美自然环境,促进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环,构建健康、自然的生态体系。
试点工程紧紧围绕韶关市“北江和东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针对北江流域、东江流域和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区域,构建“两江一公园”系统保护修复格局,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利用工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程,集中解决一批对区域生态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突出生态问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
该试点工程总投资为93.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试点工程已完成实际投资约71亿元,部委明确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总体绩效目标共19项,已有12项试点绩效目标提前达成,按目前项目推进速度,预计在2021年底前全部绩效目标可提前达成。
高位推进汇聚合力。韶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试点工程议事协调机制,每周召开一次修复办周工作例会,及时分析、研判和解决试点工程推进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方案》的指引下,韶关市编制印发了《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试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突出围绕总体目标,打破部门界限,统筹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合力,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良好工作局面。
加强专家技术队伍力量是该项工作得以有力推动的“法宝”之一。为弥补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技术短板,韶关聘请了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为试点工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聘请中科院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为试点工程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同时从省市矿山环境治理、地灾防治、土地整治、耕地安全利用和土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财务与预算8个行业领域,选定156名专家,组建了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专家库。
下一步试点工作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试点工程按期完成;加强项目监管力度,确保完成试点工程绩效目标;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提炼韶关生态修复模式,打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示范生态工程,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
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全域“创森”扩大城乡绿色空间
从韶关乐昌市梅花镇流山村的一处石头山的山脚下往上望,即便在冬季也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沿着小道往山上走,才发现这片绿色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山坡上油茶树见缝插针地种在岩石之间。
“前些年这片山坡是光秃秃的,几乎没有绿色。”乐昌市生态林事务中心主任李芬好介绍,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后,这片石头荒山才变为绿水青山。如今,梅花镇流山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已经种植油茶面积3300亩。2020年油茶果产量220吨,产值150多万元,带动260多户增收。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被称为“土地癌症”。韶关乐昌是石漠化的典型地区,根据中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67.59平方公里,为广东省之最。
长久以来,韶关市始终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封山育林为主,造封结合”的思路,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积极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增加阔叶林比重,建立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在石灰岩地区优先发展良种油茶,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同时提升林地产出效益。
经过两年来的治理,韶关的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治理区域森林植被结构得到改善、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加快,完成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14.07万亩,实现了“石漠化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覆盖度提高”三大变化,使岩溶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韶关市立足优良的森林生态资源禀赋,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不断巩固和强化生态优势。“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干群接力植绿,现已完成森林抚育13.2万公顷,春季造林进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韶关市级“创森”五大体系24项工程345个项目已全部顺利完成,获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填补了粤东西北城市在绿化成就最高奖项上的空白。2020年,所辖7个县(市)均实现了“创森”申请和总体规划的“双备案”。
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个体数量持续增加,韶关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在最近开展的大型珍稀鸟类调查中,韶关市南岭自然保护区新发现黄角鱼鸮和白鹇等多种珍稀鸟类。2019年以来,丹霞山自然保护地新发现丹霞山刚竹、丹霞山天葵、广东假野菰、光柄径边菇、双唇兰、腐生齿唇兰、卡氏伏翼7个动植物新种(或新记录种)和菌类。
■名片
水碧岸美入画来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空气清新,碧道周边的环境很漂亮!因为疫情不太敢出远门,就选择来这里走走。”日前,来自广州的退休老人梁锡潮约上好友,又一次来到了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阅丹公路旁的环丹霞山碧道上散心。去年,他已经来了这里两次。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自环丹霞山碧道获批成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后,韶关市碧道建设布局全面铺开,计划2020年至2022年每年完成100公里以上建设任务。据介绍,2020年16宗碧道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初见成效,主动投入资金2.66亿元,建成碧道长度121.8公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万里碧道成为韶关靓丽的水生态名片。
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碧道建设任务,韶关市河长办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从设计源头出发,以争创“广东最美碧道”为目标导向,对漫步道工艺、路缘石、绿化等内容进行优化,明确时间表和任务图,制定标准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全过程监管,推进精品建设和精品管理。
目前,韶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抓准粤北生态发展区的生态特点,构建以乡野型碧道为主,自然生态型和城镇型为辅的市域碧道规划建设总格局。结合北江及其沿线支流水系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特点,形成武江特色山水人文长廊、丹霞魅力画廊、浈江历史文化长廊、清化河客家文化长廊等八段不同功能主题的碧道建设布局,推动碧道与河湖两岸环境融为一体,打造成具有韶关特色的水文化景观带和风光带。
同时,韶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碧道沿线的经济带十分活跃,乡村旅游服务、现代农业园区等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助力当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把碧道项目建设成为既深受群众欢迎的“生态道”,又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富道”。
去年4月底,环丹霞山碧道省级试点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碧道长7.1公里,沿线建设集休闲、生态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水廊道,设置观景平台、沿河栈道、休憩廊架等,突出休闲、康体、运动、游览等功能,实现水碧岸绿、水岸联动,形成大丹霞世界地质魅力水陆复合游憩线路,走出了一条以碧道建设牵引韶关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蝶变
完成复绿面积全省第二废弃矿山变身绿水青山
走进位于仁化县董塘镇的凡口国家矿山公园,主碑犹如托起矿石的巨人巍然屹立,周围绿树环绕,花草相映。园内建筑融入矿石、矿井、井塔等元素,充分突出矿山特色,游客不时驻足拍照分享。孩子们好奇地上前观察,在游玩的过程中探索矿山的奥秘。住在附近的王阿姨说,到了晚上,这里更是热闹,不少人会来跳舞和散步。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采硫铁矿形成的露天采坑和渣土场,后期堆放大量的废石。8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和废矿坑。2012年,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凡口铅锌矿把废渣场、塌陷区及露天采坑等废弃地进行修整,修建成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目前,矿山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景区,成为大丹霞旅游线路上的工业旅游亮点。
凡口铅锌矿的蝶变是韶关市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缩影。韶关是矿产资源大市,开发利用历史比较久,需修复矿山面积大、责任重。近年来,韶关通过压实企业治理责任、明确属地政府治理职责,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进行多元化矿山修复。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矿山石场治理复绿,201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65亿元,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项目39个,完成治理复绿面积266公顷,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省下达韶关矿山石场治理复绿任务,完成复绿面积排名全省第二。
结合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韶关积极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乐昌市铅锌矿治理修复工程、南雄市梅岭古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新丰江流域民采废弃稀土矿区整治工程等21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预计治理修复面积750公顷以上。
如今,韶关9家矿山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28家矿山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省级绿色矿山,已建成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和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在建设中。2019年9月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区),2020年5月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方。凡口铅锌矿和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撰文:范永敬沈明礼蔡仁银张秋利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韶关市矿山生态修复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会召开 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本报讯昨日,市矿山生态修复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会召开,深入分析韶关市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