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间造林 “治石”又“治贫” 韶关市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乐昌流山村石漠化治理实地见闻

韶关日报 2021-01-17 08:20

当记者的采访车缓缓驶入乐昌市梅花镇流山村的油茶种植基地时,一大片墨绿色的油茶树从车窗外簇拥而过。严冬之下,能看见这么一大片的绿,怎能不叫人心情舒爽。可谁都不会想到,多年前,在这3000多亩油茶林下还是一片“乱石嶙峋”的石漠化区域。

“你们看这里的油茶,大都是2015年种下的,现在长得都很好。去年这里一共产了220多吨的油茶果,产值达150多万元!”带领记者来到这里的乐昌市生态林事务中心主任李芬好指着前方绿油油的山头,自豪地给记者介绍起乐昌“治石”与“治贫”相结合的经验成效。

昔日石头山今日“富流油”

在油茶林里,记者见到了乐昌市源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河清,从他口中得知,记者脚下的这个山头从前就是荒芜一片,2008年冰灾以后,山上零零星星的树木更被破坏殆尽,从远处眺望,整个山头呈现一片“灰暗”。

2012年,经过多次考察,罗河清发现,油茶耐旱、耐寒、容易生长,而且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适宜在石漠化地区种植。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向当地村民流转了3200多亩山地,开始种植油茶。

通过种植油茶,该山的石漠化环境逐渐改善。尝到甜头的罗河清决定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他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为当地有意愿种植的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帮忙解决销路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少村民已通过种植油茶或到基地打工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这片山头的油茶林郁闭度达0.6,石漠化程度明显降低。参与合作社经营的260多户农户人均年纯收入中,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达3500元,产业产值初见成效。”李芬好说。

12年修复路今日显成效资料显示,乐昌市是广东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除了梅花镇流山村,该市还有许多石漠化地区,2008年被列为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之一。

乐昌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始终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12年来,该市一直以“封山育林为主,造封结合”的思路,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乐昌市副市长彭桂珍介绍,该市对石漠化地区从工程、生物、人文等方面入手实施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包括林业工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区域森林植被结构得到改善,森林质量逐步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现在已经出现石漠化土地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进一步提升等三大变化。

据统计,2008年至今,乐昌市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盖度由冰灾后的45%提高到63%。据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9年乐昌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42%,轻度石漠化面积减少54%。此外,从2019年起,乐昌以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现已治理石漠化土地14万亩,其中实施封山育林12.3万亩,人工造林1.06万亩,种植油茶、吴茱萸、光皮树等经济林0.64万亩。

巧用木克石粤北有屏障

离开乐昌,记者来到市林业局,在这里的地图上看到,除乐昌外,韶关市石漠化地区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仅韶关市乐昌、乳源两县(市)的石漠化面积就占全省石漠化面积的43.7%。

据了解,韶关市所辖乡镇以喀斯特山地为主,岩石裸露、黄壤层薄,石砾多且质地疏松,土层薄且保水性能差,一般农作物难以生存,贫困往往伴随着石漠化而发生。因此,遏制石漠化蔓延,成了韶关市各级党委政府迫在眉睫的大事。

植树造林是有效治理“石漠化”的手段之一,但韶关市石漠化发生地多属于石灰岩岩溶地区,这些地区造林立地条件差,所以造林措施和树种选择又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

经多年探索,韶关市厘清思路、多措并举,遵循岩溶土地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系统综合治理思路,将恢复森林植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三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内容,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实现标本兼治和综合防治。在治理期间,韶关市还开展石漠化地区间种经济作物——油茶的新尝试,创造性实施“珍贵树种+油茶”治理方式,从源头起彻底砍断“石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去年,韶关市结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中央财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油茶种植等措施,共完成石漠化区域治理22万余亩,全市石漠化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新闻推荐

冰雪路滑小车翻进田沟 巡逻交警路过紧急救助

本报讯近日,受强寒潮恶劣天气影响,乐昌市辖区国道240线雪后低温路面结冰,深夜由于路滑一辆小轿车不慎翻车在路边的田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