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山上阅韶关
回龙山,原本就是韶关历史上的一座名山。清代曲江文人廖燕在题曲江名胜二十四景时,写有“迴(同“回”)龙渔笛”诗,诗中写道:沙岸渔归值晚晴,鸣鸣铁笛向人横。音浮水面云俱裂,响彻山根月更明。儿女情关秋思切,梅花夜落客愁生。何当小艇同垂钓,一曲忘机万虑轻。
韶关,简称“韶”,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在今韶关市区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浈、武、南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而在韶关市区,浈武两江汇聚处,形成北江向南,三江汇聚处,就是现在的中流塔影小岛。廖燕曾写有《曲江曲》名诗,诗中写道:“山抱双江江抱屋,一家一家簾断续。楼上有人楼下疑,红妆映水知为谁?”诗中写出了韶城曲江三江六岸和普通百姓生活的民风民俗风情景致。而在《曲江竹枝词》十二中,廖燕写道:“河西万室绕溪斜,男得闲游女作家。汲水溪边都跣足,樵归插得满头花。”这首诗描写了曲江当地的日常生活和风俗:女子在家操劳,而男人却悠闲自得,人们赤脚在溪边汲水,樵夫采樵归来满头插满野花,表现出一种祥和的农家风情。
可以想象,古代的三江汇聚并不像现在这样有河堤、有护栏,这从廖燕的诗中可以看出:“南来浈武合双流,无数征帆带远收。乱石滩高声自若,长途风急夜堪愁。乡穷四野山岩裂,听彻重开客发愁。”这才是真实的三江。
浈江的故事
浈江,指珠江水系北江干流的上游段,即北江源头江西省信丰县石溪湾,至广东省韶关市沙洲尾以上河段。浈江古称保水、始兴大江,俗称东河、东江。唐嗣圣元年(684年)在其流上游设浈昌县(现南雄市),改称浈水。流经广东省南雄市、始兴县和韶关市曲江区、浈江区,汇入北江,终点在浈江区沙洲尾,为北江上游主要干流。
从文字记载的史料来看,清初以前,浈江水流深广、舟楫通航、绿波荡漾、景色宜人。最早记述浈江的是《史记》和《汉》。它讲的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帝遣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平南越乱的事,杨仆奉诏后,率楼船师溯赣江至南安,弃舟渡岭,在浈凌两江汇合处造船练兵,备战一年多,于元鼎六年冬率楼船师下浈水,与伏波将军会师石门,进军番禺,一举而平南越之乱。杨仆的楼船师不下5万人,楼船高20余米。进军时正值冬季,几百艘如此庞大的楼船,载兵甲数万,列阵于浈江之上,可见那时的浈江是多么深广,确是一条优良的水运航道。
自唐开元四年凿通梅关古道之后,浈江便成了沟通岭南岭北,连结长江、珠江的主要航道了。明嘉靖年间,从南雄至乌迳来往船有500余艘。乌迳市(明代乌迳称市,是集中买卖货物之固定场所,并非行政区划单位)有“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之称。南雄至韶州、广州的客货运输更为繁忙。
奔流的武江
武江,又名武水,古称溱水、武溪、泷水,是珠江水系北江干流上源之一。发源于湖南临武县三峰岭北麓,流经湖南省的临武县、宜章县、郴县、桂阳、汝城五县和广东省的乐昌、乳源、曲江、韶关市区,于韶关市区沙洲尾与浈水合流,称北江。武江属山区性河流,主流两岸支流众多,两岸高山峡谷,滩多流急,乐昌上游的九泷十八滩是典型的代表地貌,也是北江水电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河段。
廖燕写有《续武溪深》一诗:“武溪深碧洄浔烟,深深浅浅摇空林。渔人弄棹横溪去,城南古树鸟啼曙。”诗中表达了他对曲江山水的钟爱。
武江在韶关市武江区俗称西河,历史上曾称虎溪、武溪。武江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从秦汉开始,乐昌峡就是广东四大关隘之一,而乐昌因南越王赵佗驻守这里的缘故又名“赵佗城”,历来为军家必争之地。所以从秦汉时期就有中原文化从赵佗城传到广东。从武江流域及其支流区域发现的遗址、墓葬以及遗物和调查线索分析,武江峡上游的史前文化,得益于岭北文化的传入,受阻于武江峡。而武江峡下游的早期文化,主要源于岭南北江流域的“石峡文化”。到了青铜器时代,楚人开辟了武江峡通道,东汉桂阳太守周昕开凿九泷十八滩,使武江峡从此成了岭南岭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中原文化因此源源不断地传入到岭南地区来。
从北江眺望回龙山
廖燕作有《题迴龙山诗跋》写道:“去邑治南二十里,有山名迴龙,临江壁立,形如张榜,亦近郭一奇观也。惜前无有咏及之者。己酉十月有日,再过题诗记此,俾后贤知所赏然。又二十里一山,与此相类,而岩窦尤胜,俗呼虎榜山,绝壁上亦有墨书"迴龙山"三个大字,盖大小迴龙云。”从廖燕题跋中可知,回龙山与虎榜山均为一地,是形状大致相近的两座山,所以也称大小回龙山。难怪旧《曲江县志》虎榜山条注有:城南四十里,临江有石,高十余丈,阔五十余丈,形如张榜,俗称虎榜山。明代知府周叙改名回龙山。其实回龙山与虎榜山同为一地相近相连的大小两处山,历史上叫法不同。
为证明廖燕的说法,我找了据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山水形胜图》中所标的位置查看,回龙山在城南溱水(北江)左岸,即莲花山南面。“迴龙渔笛”成为韶州古曲江二十四景之一。
“迴龙渔笛”是一幅山青水秀的美丽画图。景致构划出了晚霞时分劳作一天的渔民,依沙靠岸,曲韵笛鸣,欢快悠闲的渔曲回荡于青山绿水之间,一派悠闲自得的场景,是古代北江渔民依山靠水,苦中有乐的生活写照。
廖燕的《曲江竹枝词》之九则想像更为奇特:“虚传韶石秀参天,远望迴龙亦蠢然。闻得郎从山下去,迴龙原不敢回船。”由于无法阻止心上人的离去,甚至迁怒于回龙山不能够挽留那远去的客船,以至那美丽的回龙山的景色,在这位女子看来也显得“蠢然”。
“迴龙渔笛”曾给三江六岸百姓带来美的享受。如今的回龙山又将给韶关人和海内外游人带来怎么样的惊喜?你来了,就知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21年即将到来,为保障市民度过欢乐祥和的元旦和春节,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以下简称《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