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豆腐

河源日报 2020-12-27 06:46

本期作者简介:

朱洛嬉(本名朱晓敏),女,历史教师。系河源市十佳青年,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14岁开始发表文章。诗歌、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河源日报》《梅州日报》《世界日报》《东江文学》《文学百花苑》《河源晚报》《韶关文艺》等。作品《烟雨古乡》曾获广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30万字长篇小说《左手创业右手爱情》即将出版发行。

凌晨三点,人人都睡得香,唯独他醒来了——40多年,每年365天不间断制作车田豆腐的邓伯。他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洗手。接着,马上检查泡了半夜的黄豆的泡发情况。一颗一颗,饱满,沉底,水分润足。他的嘴角、眼角、眉尾纹丝不动,但整张脸透出一抹自信且快乐的神色。他把漂浮于豆缸边上的蔫豆顺手捞起,麻溜地将它们甩到旁边的废豆水桶中,明天,这桶豆水将是他养的两头猪的鲜汤底料。

石磨黄豆成浆,生火,煮豆浆,沸腾,搅拌,撇沫,再搅拌,再撇沫。一锅透亮的山泉水渐渐煮出了浅薄的鹅黄色。火愈旺,色愈浓,逐渐熬成一锅香味四溢的豆浆。豆浆成,最为关键的一环到来——点卤。盐卤豆腐最考究的功夫:点盐卤。即在沸腾的热浆冷却到80℃左右时,将卤水在缸沿顺左手食指缓缓点滴流入缸中,右手拿个长柄铜勺轻柔地搅拌均匀。只见邓伯拿着一个用了十年以上的塑料红色杯子,左手扣住杯子,斜斜将卤水倒出来,左手食指和中指做梁,顶住杯口,引卤水从食指细细流入豆浆中,右手则用铜勺不停地顺时针搅拌,让卤水与豆浆完美融合。这个过程,他全神贯注,双目放光,瞳孔直直地盯住卤水,严格控制滴落下来的卤水均匀度,保证整锅豆浆的质量。实际上,邓伯闭着眼睛都能把整个流程完美地完成,但他是一丝不苟的人,怀着敬畏之心,40多年来,从没有一次轻视过,越熟练,越严谨。几分钟后,一杯卤水用完,均匀分布在豆浆的每一处。

静候。等待第二次点卤。这一次非常关键,他左手一边点右手一边翻。为均衡到每滴豆浆,他特意在瓦缸边上装了一只白炽灯。灯光白亮,照得人脑门儿发热,像极了全神贯注、双眸发亮,照得旁人心生佩服的邓伯。只见他直勾勾地盯着豆浆,生满了褶皱的手指间滴洒的是卤水,更是豆腐的内涵乾坤。随着卤水与豆浆的深度融合,豆浆在悄悄地发生反应——豆浆,豆花儿,这一个过程,在邓伯严格的两次点卤后,大功告成。

点卤完成,稍停刹酸。邓伯把豆花儿舀到早已准备好的木制模具上,模具里面铺着一张米白的纱布,一勺一勺的豆花儿嫩白水润,惹人喜爱。装满后,郑重地提起四个纱布角,严谨地拉直盖好,再盖上木盖子,搬来一块洗得发亮的石头压在上面,等待豆腐成型。若是普通豆腐,工序到此时告一段落。但这不是普通豆腐,这是豆腐中的极品——车田豆腐,因此还有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炭烤豆腐。炭需红到什么程度,豆腐在里面烘烤多久,什么时候涂抹茶油,什么时候翻面儿,翻转多少次……具体的火候是说不出来的,靠的是经验,凭的是感觉。色泽度,鲜香度,几十年练就的火眼金睛,成就了一块浓郁诱人的车田豆腐。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那是大自然的馈赠。车田有许多相同鲜美的豆腐,那是手工艺人穷尽一生的付出和传承。

如果你问邓伯,几十年如一日做车田豆腐,会不会腻?也许会得到三个答案——起初,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学会一门手艺。后来,是因为习惯,除了这门手艺,也没有别的特长。再后来,是因为不舍。解决了温饱,养大了儿女,没有生活的压力,反倒觉得,在静心制作豆腐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安乐和满足。当美味的豆腐经由客人的味蕾转化为崇敬的赞许,受人喜爱、备受尊重,则是不舍的源泉。

只要是吃过车田豆腐的人,谁又舍得这一份古旧的真豆腐味儿呢?它的颜色,它的味道和植入生命深处的召唤,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魂牵梦绕……人们吃的早已不仅是美味真诚的车田豆腐,更是情怀,是念旧,还有,一船又一船写不尽的乡愁。

新闻推荐

韶关市韶瑞重工有限公司喷漆车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公示

建设单位韶关市韶瑞重工有限公司拟投资500万元选址于韶关市韶瑞重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建设喷漆车间项目。项目建设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