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 小康路上笑开颜 “十三五”期间曲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成就综述

韶关日报 2020-12-10 09:16

江畔花园一角。马坝河一河两岸。雨后的曲江城区一河两岸。

从黄泥砖瓦房成片到楼房林立四处可见。“十三五”期间,曲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全区住建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可喜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居者有其屋住房工作稳步推进

曲江区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区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优化,明确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主方向,抓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这篇文章,稳定有序推进各项住房工作。

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从2015年的13家至2020年的34家,行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从2015年的5.67亿元到2019年的8.47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房地产业投资48.78亿元;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6年的10.89万平方米至2019年的23.98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10.8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0.28%;房地产去库存49.25万平方米。

全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2个,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100%;2016年办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61宗,受理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2宗,总绿建面积6.67万平方米,2018年办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40宗,面积共44.02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3宗,面积共16.2万平方米,绿建面积稳步提升,备案率100%;施工阶段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所占比例98%以上。“十三五”期间,曲江区顺利通过韶关市2019年度县(市、区)人民政府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筑能耗“双控”取得实效。

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有序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共完成无房户改造32户,积极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住房问题;463套公产房及公租房入住458套,空置5套按有关程序进行抽签分配,全区累计实施住房保障260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260套,260套全部为公租房,全区现共有公租房(廉租房)260套,通过努力,积极保障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曲江区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全力推进棚改户“出棚进楼”,促进居者有其屋,安家乐业。曲江马坝棚改项目已建安置楼9栋1621套,大宝山矿棚改项目已建安置楼4栋448套,正在制定分房安置方案。

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推进。韶关市作为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曲江区2个老旧小区参与改造,工程进度及居民出资部分筹集工作在全市9个试点小区中排名靠前。2019年12个老旧小区参与改造,该区将13个小区纳入示范小区改造范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老旧小区示范改造任务。2020年,曲江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个,有18个纳入改造范围,开工建设14个。“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有35个老旧小区被纳入改造范围,2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有效促进了社区空间优化,提升文明形象。

小城故事多“马坝人”故乡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曲江区作为著名粤北小城,“十三五”期间,马坝城区人口逐年有序增加,农民“洗脚上田入城”成为新气象,农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布局持续优化。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1.44万人,其中城镇18.06万人,城镇化率为57.44%;截至2019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1.93万人,其中城镇19.8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1%,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提高4.6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18.05平方公里扩大至2019年的32.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2015年末的827.53公顷增加至2019年的953.66公顷。“十三五”期间完成首批2个试点镇大塘、小坑镇镇街“139”提升工作并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有4个小镇列入国、省、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名单,广东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为第一批13个市级示范特色小镇和国家发改委“千企千镇”入库项目之一,小坑镇2008年获得广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后,于2019年12月再获广东省森林小镇殊荣。

城镇基础性设施逐渐完善。“十三五”期间,曲江区先后开展“农村光明”、城区建筑景观灯安装等多项基础设施工程,在城镇及高速出口等处安装路灯7246盏,设施完好率达98%;城区新建公厕6座,升级改造3座,改造提升市政道路17条。加大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对5条主干道和城区公共绿化带升级改造,对国道106转溪至仁化交界段、X312线大塘至枫湾段进行景观提升,完成城区裸露地整治33处。“十三五”期间,共在城区设置垃圾分类试点区域9处,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箱42个。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由2015年末的1650.2公里增至2019年末的1672.1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完成210.46公里,村村通公路全部实现,全区9个镇中6个镇有高速出口,全区初步形成了“20-40分钟”城镇交通路网体系。马坝城区全面建成社会化智能公共停车场5处,增加公共停车位462个。

城镇地下管网走廊建设不断完善。给排水系统及供气系统良好,2015年末城区供水管道长度为842公里,全年供水量达到1932万立方米,城市排污管道建设总长达57.73公里,供气管道长度达130.14公里;至2019年末,城区供水管道长度1127公里,全年供水量达到2565万立方米,管道天然气长度达180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区水质合格率为99.60%,供水量约1.078亿立方米。提高供水生产效率,完成十六冶和韶冶2个供水加压站无人值守系统改造,有效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作。

美丽村镇建设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曲江区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创新采用“小额工程建设模式”推进省定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使全区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现速度快、质量好、成广东省,受到省市表扬。全区全面完成各类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让贫困户“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有效保护了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曲江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大清洁、乡村美”工作成为全省示范点之一。全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区85个行政村、1055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实现村委会到自然村道路硬底化、集中供水和垃圾收运处理,全部建有保洁队伍,实现村庄保洁覆盖率100%,形成有效的“户投放、村集中、镇运转、区处理”的4级农村生活垃圾运营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0年计划完成188个户厕,新建或改造60个公厕,目前已改造166个户厕,新建45座公厕。大力完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枫湾、沙溪、乌石、白土、樟市等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数字曲江”变“智慧曲江”城管水平有序提升

城市智慧管理渐进式有效推进。加强市容市貌管理。2020年开展各类市容市貌整治活动2500余次,规范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约6万余人次。加大拆违控违力度。2020年前三季度,拆除违法建筑191宗89731平方米。有序实施智慧城市管理。成立智慧查违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运用数字城管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监管平台,推动从“数字曲江”到“智慧曲江”转变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数字城管上报有效城市管理类案件22142件,结案22107件,结案率99.84%。建立城区市政管线三维系统数据库,动态掌控市政管线数据,推动市政管线管理智慧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名村保护进一步加强。曲江区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为2012年由省住建厅和省文化厅颁布的小坑镇曹角湾村;有省传统村落1处,为2013年由省文联颁布的白土镇白沙大村。该区大力推进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加强苏拱村这一白土镇现存规模最大古村落的保护,全力推进白土镇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积极打造“河边街-忠字楼-水运站”为白土镇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区。该区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做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的有机结合。累计投资3000万元完善小坑镇曹角湾村旅游和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稳步提升;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白土镇苏拱古村落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加大普查,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建档。筛选一批较完整围屋或楼阁“以租代养”“冠名认养”或开发民宿等方式活化利用,引导社会资金保护古村落,进一步加强挖掘力度,发展古镇古街古村落乡村旅游路线,以“文化红利”促进“文化自觉”,有效延续古镇街古村落历史文脉。

如今,生活在“马坝人故乡”的曲江人们,行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笑逐颜开!

新闻推荐

曲江区残联开展“暖心同行”残疾人户外游园活动 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图为活动现场。曲江区残联提供本报讯近日,曲江区残联携手曲江区马坝镇安山社区康园中心在马坝人遗址公园开展“暖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