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上阵 “全家动员”战疫 古稀老人郭荣森率“郭家军”驻守疫情防控最前线,勇担责任展现好家风

中山日报 2020-11-19 06:52

郭荣森和妻子、孙子在自家菜地里劳作。11月的中山,阳光灿烂、温暖如春,黄圃镇大雁村郭荣森的家里亦是如此:门口的大树郁郁葱葱,院子里的鲜花竞相绽放,鸟鸣声与欢笑声交织,一幅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景象。作为2020年广东省百户最美家庭,已到古稀之年的郭荣森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兵的带头作用,在今年年初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请战”参与村委防疫值班行动,申请到最前线协助驻守24小时体温监测点,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三代:两个儿子、儿媳、孙子也齐齐加入防疫阵营,成为一线的“防疫战士”,在黄圃镇大雁村的抗疫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疫郭家军”的事迹也广为流传,成为新时代最美家庭的最佳代名词。

文/图 本报记者 付陈陈

■古稀之年,主动“请战”

“很多年没试过在冷风冷雨里吹这么久了。”提起9个月前的“战疫”经历,郭荣森依稀还能感受到寒风扑打在脸上的那股凉意。今年1月31日,为响应党组织的抗疫号召,郭荣森第一个报名参加“党员先锋岗”防疫值班行动,申请到最前线协助驻守24小时体温监测点。接到老人的值班申请后,工作人员既感动于这名老党员的党性和觉悟,同时也为他70岁的高龄和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便将党员值班活动原则上只安排50岁以下年轻党员参加的情况向老人说明,并强调了本次任务的难度和风险。有着12年兽医站工作经验的郭荣森依然坚定地站了出来,他说:“现在人手这么紧张,驻守监测点的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大,我是党员,也是军人,这个时候我更应该站出来!”在充分考虑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大雁村党委为他安排了另一个一线岗位——大雁村志愿服务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

2月1日早上8点,郭荣森准时上岗,除了负责接听电话、报告紧急情况、登记物资配备、提供志愿服务等工作,他每天还要面对众多前来咨询的服务对象,不论村民和外地人员,他均一视同仁,按防疫宣传指引一一进行解答。遇到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的对象,他不厌其烦地讲解、规劝,一直忙到12点多有工作人员前来接班,他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头的工作。

连续半个月、每天4个小时的坚守,郭荣森从未喊过一句辛苦,他认为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就有责任有义务挺身而出。

■率“郭家军”,展好家风

作为大家长,郭荣森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影响着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在他的带动下,长子郭杜文成为大雁村第一批冲上一线的年轻党员志愿者,在大雁村24小时体温监测点,为过往人员测量体温及派发防控知识宣传单张。

次子郭泽文,现任黄圃镇组织人事办副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分局副局长,驻新沙村团队成员,面对返岗潮、返工潮的到来,党员的觉悟和品质也驱使他站到了抗疫第一线,除协助驻点领导对新沙村开展抗疫指挥工作外,郭泽文还走街串巷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参加24小时体温监测点值守,扮演着既是指挥官,又是前哨兵的双重角色。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郭泽文积极与超市负责人沟通、对接,及时采取由超市为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用品的方案,推行无接触配送,既节省了抗疫前线的人力,也让居家隔离人员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温暖。

在公公、丈夫、小叔子的引领带动下,郭杜文的妻子何燕冰也参加了大雁村的抗疫志愿行动,负责登记外来车辆以及人员出入信息,与丈夫组成“夫妻档”共同战疫。

最让郭荣森欣慰和自豪的,是来自长孙郭康廉的行动支持。面对疫情,20岁的郭康廉毫无畏惧,主动参加大雁村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村委整理、录入一线数据资料,用行动诠释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真谛。今年郭康廉还在全家人的鼓励下,带着“男子汉一定要参军保家卫国”的理想信念应征入伍,成为郭家军中的又一名硬汉。

■将心比心,勇担责任

当兵5年、入党50年,练就了郭荣森不畏艰苦、冲锋向前、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郭荣森也一直秉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理念来教育孩子,即便不打不骂,他在儿女眼中的威信也依然有增无减。

“可能与父亲当兵的经历有关吧,他平时都比较严肃,也很有威严,小时候闯了祸,他只要给我们一个眼神,我们就心虚得不得了。”说起父亲的威严,儿时最为顽皮的郭泽文领教的最多,也最有发言权。在他眼里,父亲也是一个拥有大爱的人。“2008年的时候,人社部门正在农村推动农保转城保,把农民纳入社保参保范围,当时父亲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志愿者。”郭泽文回忆,那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各村的阻力都比较大,但父亲觉得这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总是没日没夜、锲而不舍地去动员大家,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如今,全村的老人都享受到了每个月近2000元的养老待遇,父亲当初的坚持总算有了好的结果。

“他就是这样一个把群众当作亲人来对待的人,有时连我母亲都抱怨他对外人更好一些。”郭泽文笑着说,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了父亲的一种本能,而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兄妹数人也养成了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

相比父亲,母亲梁艳娘则更擅长从言语上教导孩子,让郭泽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火棒要调转来捉”(粤语)。“火棒指的是烧火做饭时用来挑拨柴火的棒子,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郭泽文感慨,虽然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妇,也没什么文化,但正是这样看似上不了台面的“土味”俗语,教会了大家做人的道理,他也以此为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让群众和朋友都认可的人。

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郭荣森说,最美家庭不是一年两年建成的,而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他们会将这个荣誉当作一种鞭策,将团结、奉献的家风一直保持、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粤北公安检查站设网拦截目标车辆 一日查获11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在逃犯罪嫌疑人落网。本报讯一嫌疑人驾车逃逸近400公里最终栽在了粤北公安检查站设置的“铁网”中。这一“铁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