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 守护一片绿地 呵护一方水土

韶关日报 2020-11-18 08:59

《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大宝山矿修复生态环境,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土壤滋养着万物,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土壤安全关乎万千家庭餐桌安心,关系人民健康与民生大计。

2016年5月,国家出台“土十条”,韶关等6个地区被列入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韶关市以此为契机,擂响铿锵战鼓,打响一场“硬、准、狠”的“净土保卫战”。

韶关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是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曾经,矿产开发造成“三矿两厂”周边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是广东省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如何卸下重金属污染的“重负”,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猛药去疴!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韶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绘“青山绿水踏歌图”。大宝山矿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宝山矿位于韶关南部深山,以矿藏丰富闻名,也曾因污染“出名”。十几年前,该矿粗放经营:露天矿场依山掘进,范围达3平方公里,上下落差足有五六百米,褐色矿土堆成一座座小山……环保设施不负重荷,大量含重金属废水排下山,下游生态遭到破坏,村民投诉不断,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痛定思痛后,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宝山矿走上绿色转型之路。近年来,政企共同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12项。在矿业废弃地上种植植物,重建生态系统,源头上控制重金属污染。昔日裸露的矿区将被打造成矿山公园。其所采用的直接植被技术获得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广应用于全国多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从源头防控、过程阻断,到末端治理和风险防范,大宝山矿构建起了多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体系。下游横石水等水质在2017年底从Ⅴ类稳定上升至Ⅲ类。对此,山下村民感受最深:“水变清,有鱼虾,又能下河打鱼了!”

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通过改革转型,大宝山矿闯出一条循环经济之路,成为“广东省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去年,矿山企业总产值约13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韶关系统部署重金属工程措施达187项,其中关停企业或设施73个、改造升级企业63个,土壤污染源头得到有效遏制。

牢牢守住生态红线,这是韶关的使命要求。为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韶关围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结合重金属高背景、矿冶活动频繁等特点,省市共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立了“1+1+3”模式,积累了土壤环境空间化管理、地块开发时序管理、环境修复+开发利用、天空地三维隐患排查、源头预防“转-断-治”、农用地“调-控-治”、123+N技术管理、酸性矿山“火星”复绿等八大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韶关将继续

以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体系为理念,筑牢土壤安全绿色防线,夯实土壤环境保护根基,守好粤北这方净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善美韶关”。

新闻推荐

《风度阁赋(记)》征集大赛火热进行 吸引全国众多辞赋爱好者参赛韶关风度阁万元征文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瑜通讯员伍海波、张建昌)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的《风度阁赋(记)》征集大赛吸引了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