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归河畔探武江 韶关市媒体人第21个中国记者节集体采风活动侧记
又到一年记者节,为进一步深化落实“走转改”,基层采风依然是韶关市记者节的重头戏。在记者节前夕,韶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韶关市新闻学会组织全市媒体人,在武江区龙归镇度过了丰富而难忘的一天。
大师小筑粮仓繁华今如故
当日上午9时30分许,韶关各县(市、区)的媒体人迎着凉爽的秋风,各自驱车来到位于武江区龙归镇冲下村的武江区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会合。
2018年,武江区为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与发展链条当中缺专业技术、缺优质人才、缺发展平台的现实问题,通过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阳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叶红教授,开展了“大师小筑”工程,对武江区龙归镇空置粮仓进行活化,建成了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为干部群众搭建起专业培训平台,为武江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合格“乡村工匠”。
“我们按照"1基地""3平台"的功能设置将龙归粮仓及其周边多栋老旧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和规划布置。”武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冬生介绍,“1基地”是城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培训实践基地,“3平台”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名特农产品展览展销平台和乡村特色资源与企业资本对接平台。
行走在实践中心内的乡村振兴文化馆里,武江区“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花瓶子”农特产品展览让人目不暇接。一幢幢“复古”建筑和四座圆形粮仓一起镇守着龙归昔日的繁华,记载着武江用好政策资源,实现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武江样板”踏出的每一步坚实足迹。
据了解,实践中心自202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开展了49期培训,培训人次超万,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成效日渐显著。碧落武江水清岸绿美如画
走出武江区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闲庭信步间,记者和采风团的成员来到了“碧落武江龙归江湾”万里碧道的起点——龙归公园。晚秋的暖阳下,一弯清澈翠绿的河水缓缓流经龙归镇,闪烁着粼粼金波,两岸河堤的老樟树生机勃勃。沿着河堤碧道漫步,石阶小路、竹篱碎花,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小憩于富有乡土气息的青石板上,眺望远处平坦宽阔的水田,还能依稀看到白色的水鸟嬉戏期间,宛如走入了《富春山居图》中。
身处美景之中的记者怎么都不会想到,这里三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遍地的“臭河沟”。“当年我们能不走河边就不走河边,因为太臭了,垃圾多到无法下脚。”社主村村民罗卫强说。
2018年以来,武江区怀抱着把该河道区域打造成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生态廊道的美好愿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以开展中小河流整治和“碧落武江龙归江湾”万里碧道项目为抓手,着力提升沿河群众在治水惠民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擂比武自正“衣冠”村换颜
今年3月以来,为破解以往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在干,村民在看”的难题,武江区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推出“组团作战、精心谋划、建章立制、引进激励、产业带动、党建引领”六项举措,在全区全面铺开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擂比武活动。
通过明确重点整治内容,建立组团联动推进机制和擂台评比机制,该区以镇为责任主体、行政村为承办主体、自然村为实施主体,区直单位挂点推进,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下,各组团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优先重点打造龙归—江湾、西河—重阳精品线路景观节点,短短7个月不到的时间,撬动社会资金超千万元,农民投工投劳4000余工日,一批村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成了外有“面子”,内有“里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悉,目前武江区“打擂比武”工作还在火热进行中,而且氛围愈发浓厚,各组团继续乘胜追击、乘风破浪,誓将“打擂”进行到底,夺取更多更好的成绩。一场打擂比武,“打”出了武江干部新风貌,“比”出了武江农村新面貌,让武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从“热起来”到整体“好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总投资110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武江区西河镇下坑村的西河镇卫生院揭牌开业。走进西河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