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碧水攻坚战 水清岸美景如画 仁化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综述
前言
近年来,仁化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赢碧水攻坚战。水面清净、堤岸整洁、河湖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全省河长制工作考核中,韶关市连续两年取得优秀。其中,2018年省考核中,仁化县作为韶关市唯一的现场考核点,得到现场考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该县在韶关市2018年、2019年河长制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
高位推动干群齐心共促“河长治”
仁化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和第一总河长的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河长、河段长,县、镇、村、组四级主要领导干部各担其责,全县范围内河流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治”,形成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通过建立全覆盖的责任体系,仁化县设立县、镇、村、组四级河长共计1000余名,河长体系在省、市要求基础上延伸到组一级,实现河湖乃至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走在全市前列。
仁化严格落实省、市河长制有关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头雁”效应下,组织召开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20余次,6位县级河长每月一次现场巡河调研督导,千名镇村级河长严格落实巡河要求。自2019年以来,全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26501人次,巡河发现并整改各类河湖问题1500余个。老百姓普遍反映,身边的水面清净了,堤岸整洁了,河湖美丽了。
记者沿着仁化董塘河畔走几步,便看到一块河流河长公示牌矗立在岸边,河长姓名、职责、管护目标及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相当于河长的一张“身份证”,群众一看就知道这条河是归谁管的,发现水污染现象可以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责任人,及时解决问题。而该县的志愿者“河小青”经常走进沿河村居发放环保宣传资料,还与村民一同疏通河道淤泥、栽种绿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自觉维护河道环境,河水变清变绿了。”
水环境提质狠抓源头护一江碧水
仁化县通过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深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强化监督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举措,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并取得实效。在2018年、2019年市政府开展的水污染防治第三方考核中,仁化分别取得总分90.2分、水环境质量得分100分和总分95.6分、水环境质量得分100分的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河水治理问题在河里,实际根源在岸上。为此,该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水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从源头上抓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严格做好企业排污监控,实施了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对全县23个入河排污口采取雨污分流、实时监控等措施,确保入河排污“看得见、可测量、有监控”,23个入河排污口均已完成整治销号工作。全面落实锦江河及其支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和搬迁工作,实现城乡河流两旁村庄一体化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以及河道采用管护市场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仁化建立了“清四乱”工作“两周一通报排名”制度,对全县“清四乱”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登记造册,逐宗明确任务清单及完成时限,并将责任压实到各级河长,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该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该县先后组织开展“清漂”“清障”行动15次,清理河道约1953公里。同时成立联合工作组,与湖南省汝城县、江西省崇义县签订边界合作协议,与始兴县共同做好浈江河流域水浮莲清理,跨界河湖治理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全县共完成省反馈河湖“四乱”问题销号28宗,销号率为100%,“清四乱”取得显著效果。
“水浮莲、漂浮物清理干净了,河水清澈,鱼虾同游,小时候美丽的锦江景象又回来了……”该县不少群众在河边散步时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碧道“治”水宜居宜游建两岸美景
仁化坚持高质量推进碧道项目的实施,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仁化县环丹霞山(车湾新桥至夏富镇江司段)碧道省级试点项目建设。该县2020年万里碧道董塘河段建设项目任务包括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特色与景观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五个方面,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碧道建设“5+1”治理理念,重点突出水资源治理任务。
该县抓好董塘河水质综合治理,根据《仁化县董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推进董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湖库联动,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同时,抓好生态流量保障。由董塘河上游水库调节,实现生态流量保障程度100%,改善水流流态和流速。通过水资源治理,提高水环境,改善水质,恢复动植物栖息生态系统,营造水鸟栖息地,提高碧道生物多样性。碧道建设还利用沿河的田园、河滩、竹林打造连通省道246与丹霞山景区的滨水观光骑行碧道,实现碧道沿线村庄一体化发展,成为衔接环丹霞山旅游带、带动本地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联动的重要纽带。
在试点示范带动下,仁化县全力打造万里碧道董塘河段项目,以中小河流治理为抓手,巧妙利用沿河的田园、河滩、竹林等自然风光,打造“田园风光”“河滩赏翠”“竹林水韵”等景观主题,沿线村庄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形成“水碧岸美+水岸联动”的生态廊道,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
环丹霞山碧道是韶关唯一入选的省级碧道试点项目,仁化县积极配合市做好省级试点项目建设,目前碧道全线贯通,逐渐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市民游客纷纷来此“打卡”。
该县夏富村村民老李真切地感受到门前的河流越变越美。“特别是建好了万里碧道,有空就去散散步,还引来大批游客过来徒步、拍照。”更让老李欢喜的是,乡村旅游的红火带旺了周边农产品销售、农家乐、民宿等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推陈出新探索河流治理新招数
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中,仁化多管齐下,如推行河道管护市场化项目,推出河长制宣传“送戏下乡”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爱河护河意识。
2019年以来,仁化县创新开展河道管护市场化项目,引入专业保洁公司,目前已投入约638万元对全县109条、890余公里河道进行管护保洁工作。出于对碧道规划建设的通盘考虑,该县将碧道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纳入河道管护市场化运营项目,落实碧道项目建成后的管护任务归属。
目前,该县实现了城乡河流两旁村庄一体化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并对委托运营单位作业实行日常巡查考核、月度检查考核和巡查抽检考核,该县财政局根据当月考核分数支付当月服务费用。
“送戏下乡”是打通河长制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工作形式。该县通过多种形式的节目,融入河长制元素,让群众在良好的现场互动中了解当地河长制工作动态,也对“清四乱”“五清”“碧道”等专有名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拉近了河长制与群众的距离,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爱河护河意识,让广大群众意识到河长制不只是河长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营造了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新风尚。
跨界联防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仁化县“跨”界联防,与周边县市持续深入地做好跨界区域河长制工作,促进水环境联防联治。“合”力增效,顺“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2020年8月,仁化县和湖南省汝城县、江西省崇义县就加强跨界河流水环境治理达成一致共识,签订跨界河流问题治理会商协议书及边界区域河长制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三方河长制工作的协作水平,推动和促进了三县跨界河流的水环境联防联治,为促进跨界河流水质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奠定了基础,为三方共同营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保障;与始兴县沟通协调、达成共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做好浈江河流域水浮莲清理工作,跨界河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该县多部门协调,打好碧水攻坚战。如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畜禽养殖监管及整治、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河道范围进行日常巡查、节假日巡查工作,2019年以来共开展执法巡查397次,出动执法车辆397车次,执法人员1588人次。督促镇(街)、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巡查44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轻微违法行为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2份,立案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9宗。此外,根据全市砂石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2019年清理“三无”采(运)砂船舶37艘,保障了该县河道防洪、航运、生态安全有序。
同时,该县把全面推行河长制、路长制,“水路”与“陆路”同步推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河长制为抓手进行达标提质,连接沿线村庄提升整治,结合乡村国土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堤岸提标升级、驳岸生态化改造等达标提质工作,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水陆共建”引领仁化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初步显现,助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仁化县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好地开展河长制工作。县本级资金将适度向河长制工作倾斜,加大河长制工作的资金投入。继续加强河长制工作与路长制、创建森林城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寻求河长制工作创新亮点。继续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实现“全民监督、全民共治”,夯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群众基础。
新闻推荐
▲美轮美奂的岭南红叶世界。资料图片▲枫叶盛开的帽子峰林场。资料图片寒来暑往,微风徐徐,温度正好。天气渐凉,韶关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