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历史使命 办成粤西首个电大
图2、茂名开放大学前身茂名电大奠基。
1976年10月,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但留下了满目疮痍。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育、科技、文化一片凋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要恢复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79年1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于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将会起重大作用”,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努力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好”。
陈碧玉同志就是在这个历史节点,接过了市委的重托,上任茂名电大副校长一职,带领茂名电大的团队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排除重重困难,将茂名电大办成名噪一时的大学。
投身文化建设,粤西首个电大初具雏形
陈碧玉是广东肇庆籍人,1935年出生于广西柳州。1960年从韶关调到茂名市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年末,市委将时任宣传科科长的陈碧玉调去负责筹办茂名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注:校名初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茂名分校”,以下称“茂名电大”)。既然上级如此信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陈碧玉同志没有推辞,她带着6000元的创办资金,与另外7名同事一起,在市委后面一间约10多平米的化妆室,开始了艰难的创校之路。对于筹办电大,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办电大远远不是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整个过程需要创办团队不断地披荆斩棘,需要市委市政府支持和中央电大、市教育局的运筹帷幄,经过不断地磋商,后来决定在市总工会借用2间教室,同时请求市广播电视局和当时的广东省茂名石油工业公司(下称油公司)帮助解决转播问题,茂名电大才初具雏形,成为粤西首个电大。
严格教学管理,以办学质量赢得高度评价
1980年,茂名电大开始首届招生,开设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报读的学生很踊跃,第一届就成功地开设了8个班,共招收了200多人。当时由于电大处于初创期,没有师资力量,市教育局也抽不出教师任教,所以学生的主课都是由中央电大教师授课,辅导课则由油校(广东石油学校)的老师来完成。
好不容易办起茂名电大,陈碧玉非常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她的儿子恰好是茂名电大第一届电子专业的学生,有一次考试,物理只考了58.8分。任课老师问她该怎么办,陈碧玉坚决让儿子补考,要一视同仁,严格管理,否则对自己儿子、对学校都不负责任。最终,她的儿子通过补考,顺利毕业。正是这种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规范的管理,让社会各界对茂名电大刮目相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求资取经升级,体系开设县市分校和教学班
初期,茂名电大的教学楼正艰难建设当中,资金非常紧缺而且缺乏经验。在经过重重考虑后,陈碧玉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她想方设法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和建材,当时油公司支持了水泥、钢材等物资帮助建设教学楼。二、为了解决学生实习的问题,她到处请求各大企业给予帮助,一些企业家在得知茂名电大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坚持办学,感动之余,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南京熊猫电子厂的四个研究所欣然接收了茂名电大第一届电子班的31名学生去实习;桂林机械厂接收了机械班28名学生去实习。三、为了丰富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她不辞辛劳地带领教师们到外地一些高校学习、取经,获取办学经验,得到了国内高校的倾囊相授。
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茂名电大办学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在1985年招生期间,出现了空前的诸多学子求学若渴的惊人场景:大批学生凌晨3点多就到茂名电大排队报读。这轰动的排队报名场景,令陈碧玉突发一个设想,茂名电大如果能把办学链条延伸到在各县市和各系统开设分校和教学班,将能满足更多学生的求学愿望。几经周折,茂名电大在各县市的分校和各系统的教学班先后成立。陈碧玉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倔强作风也被人们所熟知,甚至有不少县市领导以调侃的语气称“真是怕了陈碧玉这个茂名电大的老同志”。
为了表彰她对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将陈碧玉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直到1991年5月,陈碧玉副校长功成身退。
通讯员 李小凤 林华胜 柯星怡
新闻推荐
院长蔡欣为患者分析眼底检查结果。图片由韶关爱尔眼科医院提供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不少人看电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