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谐约共建”机制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访浈江区委书记陈来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浈江区委书记陈来安表示,近年来,浈江区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为破解当前社区外来人口多造成的巨大治理压力和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沟通联系少等问题,创新推行“谐约共建”机制,指导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或行业党(群)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对照双方提供的资源、需求、项目清单,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商约”“签约”“亮约”“履约”“考约”,自主自愿、友好和谐地互相签订以“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服务共推、难题共解”为主要内容的共建协议,合力完成“谐约共建”项目,推行效果显著。
发挥组织优势构建基层治理“大组织”
陈来安表示,该区突出政治功能,落实社区党组织对驻社区单位和行业党组织的组织和领导。
一是将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设若干党支部,分片管理社区事务;党支部下设党小组管理街巷;党小组下设党建工作站管理具体院庭(楼栋)。在纵向上形成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建工作站“一核三级”的社区治理“大组织”体系。
二是从驻社区单位、各类组织中选拔优秀党员到社区担任或兼任党委委员,强化社区党委核心领导地位。目前,全区46个社区党组织与252个驻社区单位签订了“谐约”,其中从驻社区单位中选拔了217名优秀党员到社区担任(兼任)党委委员,并在驻社区单位和各类组织中设立党建工作站1630个。
推行双向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大联动”
陈来安表示,在“谐约共建”工作中,“谐约双方”注重资源整合,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一方面,社区党委立足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务、政务、社务权责,利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驻社区单位提供如开具相关证明、调解劳务纠纷、治安联防、党员活动场所等服务事项。另一方面,驻社区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主动推出顺应社区需求的专业人才、资金等资源,特别是群众需要的医疗义诊、帮扶困难群众、治安巡逻、消防演练等民生社会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单向向双向转变。
推行“谐约共建”机制以来,浈江区46个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10190多次(场)。其中,与驻社区医院、卫生院开展免费义诊、上门看病等1170多次(场);与驻社区企业共同帮扶困难群众1420多人次;与驻社区派出所开展治安巡逻、治安联防2180多次;与驻社区消防部门开展消防演习940多次(场)。疫情期间,社区党组织联合共建单位党组织主动上门服务群众30.2万人次,引导居民群众预约办理32140个服务项目。有效改变了以往居民群众对社区“褒贬不一”看法,获得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大保障”
一是建立组织运作机制。制定《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章程》,明确社区党建议事协商会议的性质、组成人员、目标任务和运作方式,形成常态长效的议事协商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施社区“两委”干部包片走访联系“谐约共建”单位制度,通过走访联系“谐约共建”单位,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商解决共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制定《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办法》,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共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2019年以来,46个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进行议事协商632次,沟通反馈信息1458条,解决问题323个。
坚持问题导向引领基层治理“大和谐”
陈来安表示,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中出现民间纠纷、非法集资等多发频发问题以及苗头性、趋向性矛盾隐患,浈江区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作为社会治理突破行动的工作重点。
以建强社区党组织为牵引,大力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街道社区建设,整体推进,整区提升。去年以来,全区46个社区与驻社区的派出所、物业保安公司、司法所等“下沉”街巷、学校、楼栋、居民家中,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活动3540多次,调解矛盾纠纷6120多起,解决苗头性问题2510多个,解答居民群众疑难问题10830多个,切实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矛盾解决在基层,2019年以来实现社区群众非正常到省、市、区“零上访”。
该区“谐约共建”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员网、广东组织工作网等媒介上进行深度宣传推广,入选了由省委组织部甄选出的30个成效突出、特色鲜明、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汇编《新时代广东城市基层党建典型案例选编》,并列入《韶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荣获2020年韶关市第四届机关工作创新创优竞赛一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浈江区东鹏中学开展模拟地震发生紧急疏散安全演练及安全防暴力模拟演示活动。模拟地震发生紧急疏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