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地下埋藏着一条老街
韶关为美化市容市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动工修筑东(浈江)、西(武江)两河的河堤。同时,两江四岸的河堤都加宽扩建,开辟河滨公园,让广大市民有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但在市区西堤北路与中山路西口的交汇处的路中心,依旧保留着一株大树,用砌结石墙围护着,经过这里的车辆都要减速,司机都颇有怨言,觉得有碍交通。
笔者从这株大树下的“碑记”得知,原来这是一株细叶榕,在韶关市区为数不多,树龄已有140多岁,属于“古榕”,可与市政府、军分区、上后街等三处的古榕“称兄道弟”(上后街的古榕于2005年因白蚁蚀而倒毁),现在上后街所见的那株榕树是后来生长起来的。
据悉,当年在修建西堤路河堤时,对于这株“妨碍交通”的古榕的“去”与“留”,交通部门和园林部门有过争议,但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
很多韶关人不知道,原来在这棵古榕的地下埋藏着一条古老街道“石塘街”。据说,在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陈大纶任韶州知府,他为发展韶州商贸,选择城北望京门外(今韶关市自来水总公司地段)营建清平市场。同时,为了便于来往商船装卸货物,在靠近清平市场的临河处,修筑了一个码头,市民称之为“北门码头”。北门码头一直兴旺,到了民初(1915年前后),广府会馆在北门码头附近建造了“义庄”(专为旅居韶关的同乡停尸待运返乡之所)之后,相传那里有很多“鬼魂”出没游荡。晚上,船只不敢再在那里停泊,附近居民也不敢再在那里游泳,乘凉、洗衣物。1929年初,国民政府在中山路新建了第三市场(今中山市场)和修筑了中山码头(原有的一个古老渡口),清平市场没落,本市及来往的船只都停泊在中山码头。这样一来,导致北门码头一蹶不振,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热闹景象。
中山码头与北门码头之间,原是一条长达200米的古老街道,叫“石塘街”。明、清两代,石塘街开设有多间商铺,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蔑视水上船民,不准他们进城。因此,武江水上船民大都求近上岸,来到石塘街出卖鱼虾或购买粮食和日用品,令石塘街热闹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武江水上船民有了自由进城的权利。石塘街开始逐渐萧条,不仅如此,还有临河一边的所谓“吊脚楼”的木屋,由于年久失修,水中木桩腐朽,相继倒塌而拆除,变成仅有靠岸一边住户的“半边街”。武江河床不断升高,形成石塘街地势低下,连年遭受洪水浸淹,居民大都搬迁别处。1990年拆迁统计时,石塘街只剩下不到20户,且都是武江上岸定居的水上人家。
这个时期,那株“保留”的古榕生长在石塘街南口的中山码头河边。石塘街、北门码头、中山码头均已被填没在西堤北路下面。古榕幸运地生长下来,虽然树的下半身被掩埋,但是上半身高近10米的四臂枝干得以见青天,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树冠覆盖面积约100平方米,活像一把张开的大伞,依旧挺拔地屹立在人来车往的闹市间。
新闻推荐
原大菜园一带。资料图片韶关市民大都知道中山市场(原第三市场)位于市区的中山路,却很少人知道中山市场周边曾经有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