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出台方案激励农户集中连片流转耕地种植水稻 水稻扩种增产 稳住农业“压舱石”
夏粮丰收后,仁化县的广袤田野又披上了绿装,田间齐刷刷生长的晚稻“个头”一样高,农户们头戴草帽忙碌着施肥、除草,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仁化县绷紧“稳粮弦”,守好“米袋子”,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生动写照。
激励生产主体扩种
日前,记者走进扶溪镇紫岭村,看到几片失管的果园变成了碧浪翻滚的稻田。正在田里忙活着施肥的村民谭立平说:“去年种的鸭稻米卖得紧俏,今年我又承包了8亩地,其中有4亩失管果园,现在一共种了18多亩鸭稻,每亩养了十几只鸭子,就盼着今年的好收成了。”
“有些村民忙着务工,没时间打理果园,日渐荒废怪可惜的。”紫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谭东如说,“鸭稻米销路好,今年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不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种植户,垦造水田复耕种植鸭稻。”
为激励生产主体扩种,该县出台方案对集中连片流转耕地种植水稻20亩(含20亩)以上的种植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奖补。同时,为全县所有水稻种植户购买政策性水稻保险,实现水稻保险投保全覆盖,为种粮农民撑起“保护伞”。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累计种植水稻14万多亩,同比增长7.3%。
强化科技装备支撑
在周田镇较坑村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机耕道、蓄水池、引水沟渠等各类农田水利设施一应俱全,成片平整的良田里,绿油油的晚稻正在茁壮生长。
“今年花生、辣椒丰收后紧接着种下了优质水稻,这种"稻菜轮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提升经济效益。”仁化县子明优质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瑞庭说,“水稻种植不再依靠老一套,基地已经实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
为突破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效益不高的瓶颈,仁化县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扶溪镇、丹霞街道等区域建成了现代农机作业服务千亩示范基地,在扶溪、周田、黄坑等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包括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目前,该县机耕率约98.7%,机收率约95%。
此外,该县11个镇(街)成立了农业生产指导服务领导小组,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邀请省市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培训,推行稻菜轮作、鸭稻共作等高效耕作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育秧、地膜减量增效等农业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打造优质品牌名片
在扶溪镇紫岭、古夏、扶中等村,成群的鸭子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不时停下来觅食。“扶溪镇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通过"鸭稻共作"的模式,每亩地效益提升了2-3倍,产出的鸭稻米在珠三角地区供不应求。”邓瑞庭介绍。
色泽晶莹、软硬适中、食后回味甘甜、香滑可口,扶溪鸭稻米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农业品牌名片,代表韶关先后在中国慈展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农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亮相,以鸭稻米为主的扶溪大米被省农业厅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扶溪镇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古夏村列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围绕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品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扶溪镇建立了310亩鸭稻共作示范生产基地,带动全镇种植鸭稻1000多亩。
不仅扶溪镇,丹霞街道、周田镇、董塘镇等地的优质稻生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县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完善由种植、加工与深加工、品牌建立、产品销售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体系,并建立县供销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打造董塘、周田等6个助农服务中心,不断为农民提供高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闻推荐
东莞引导韶关仁化县江头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蔬菜种植基地 盘活千亩农田 村民有工作享分红
■东莞引导韶关仁化县江头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图为江头村贫困户李有妹在蔬菜基地里除草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