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自然教育”这本课外书 韶关自然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炎炎夏日,虫鸣鸟叫,绿树成荫,正是户外探索、体验自然的好时机。徒步、观星、探访鸟类、观察昆虫……这个暑假,韶关不少大中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教育,这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风潮。
近年来,韶关市大力推动自然教育工作,打造了丹霞山、车八岭、南岭等一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自然教育基地。各类自然教育机构在探索中稳步发展,他们中有些是自然保护单位的功能延伸,有些是市场催生的服务型企业,有些是社会组织。各类国民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也在探索自然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作用。各类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公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进而更积极地参与自然保护。
森林成为孩子的课堂
“快看,它在抓鱼!”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栈道旁,一群参加自然探索夏令营的孩子们正在河边一边拿着望远镜观鸟,一边倾听自然导师的讲解,看到鸟儿抓鱼的景象时,孩子们兴奋不已。而在不远处的河面上,几只白鹭时而盘旋时而飞上高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跃然于眼前。
“白鹭、麻雀、红耳鹎、白头鹎、池鹭、黑鸢、老鹰……”今年9岁的饶梓凌得意地向记者细数自己参加夏令营以来认识的鸟类,“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太有趣了!”
同样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谢雨瑾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她说自己认识了许多鸟类和昆虫,还学会了用叶子做小船,“大自然非常美丽,也非常神奇,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自然教育逐渐受到家长、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与真实的自然发生互动太少,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影响。
“现在的孩子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太多了,缺少跟大自然接触的课程和机会,容易患"自然缺失症",而自然教育对于学生身心成长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广东鸣鹿研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加权告诉记者,体验式的自然教育课程能够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并助其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孩子认识生态环境,认识生物多样性,认识自己的家园,树立保护大自然的理念,同时培养沟通力、合作力、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韶关自然教育优势凸显
韶关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等核心指标保持全省首位,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开展自然教育的条件。
近日,2020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出炉,全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总数达到50个。其中,韶关的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乐昌林场、仁化县城南森林公园、始兴县国有刘张家山林场4个自然教育基地上榜。加上在去年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上首次公布的韶关市梅岭古驿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3个自然教育基地,至此,韶关共有7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韶关有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广东省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及其他地市所没有的条件,丹霞山、南岭、车八岭等地物种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珠三角地区有很多机构经常把孩子带到韶关来开展活动。”罗加权说,“现在韶关正在创建全国森林城市,通过自然教育让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有助于让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呵护者和保卫者。”
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大力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等自然资源的社会功能和促进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亮点、新举措,是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自然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在国家生态保护战略的推动下,各地自然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韶关各类自然教育机构也紧跟快速发展步伐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和生态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社区共建的良好发展格局。
兴优势让活动更具特色
一直以来,丹霞山管委会高度重视科普、研学等自然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课程体系、特色品牌建设工作,在开放景区依托现有的步道系统,打造了9条集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和人文于一体的科普线路,依托乡村、社区、企业和周边科普机构培育了27家科普学堂,并研发了天文、地理、人文和传统手工体验等大中小学生课程近200个,建立了一支集博物馆科普导师、社区自然教育机构科普导师、专家教授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自然教育人才队伍。
“我们每年都会常态化开展科普志愿者训练营、科普抖音大赛、野生植物辨认大赛、自然观察作文大赛、自然笔记大赛、观鸟比赛、星空大会等活动,同时通过科普小镇的科普学堂和科普达人为公众提供公益科普课程体验活动,吸引公众走进丹霞山接受自然教育。”丹霞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车八岭保护区近年来同样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与研学基地,逐步建成了以“一馆二道三园四堂”为主体的科普宣教体系,即车八岭自然博物馆、鸳鸯溪负离子小道、生态文明教育绿道、虎冈珍稀植物园、伯乐珍稀苗圃园、鹿鸣滩天然树木园以及自然教育进校园、县城办事处科普讲堂、车八岭自然讲堂、自然教育论坛系列教育讲堂活动。同时依托优良的自然资源和丰硕的科研监测成果,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内容。
“车八岭有很好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每周末都有机构前来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我们也有专门的科普教育导师。自然教育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里,这也是传播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和成果的一种方式,能够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态价值共识与生态情感认同,继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广东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束祖飞说。
除此之外,仁化县城南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刘张家山自然教育基地科普设施日臻完善,为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启了一扇自然教育之窗。
自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
记者从市教育部门了解到,韶关市各地各校积极开展“自然教育进校园”等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以“讲故事”和“有奖知识
问答”等方式启发学生感悟自然之美,深刻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
市教育局还开展了韶关市中小学生“我心中的市树市花”征文活动、韶关市中小学生“我心中的国家森林城市”绘画活动、韶关市中小学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教育和征文比赛等活动。据统计,一年来,全市中小学开展绿色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500多项,参与学生40多万人次,形成教育部门推动,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师生绿色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也多次走进森林公园等地,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环保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等活动,让市民在漫步公园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重要性,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记者注意到,也有像鸣鹿研学一样的研学教育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专业等优势,结合当地植物、昆虫、鸟类、天文、地质实际情况设计课程,通过与自然教育基地或有关部门、社区合作、进行在地化的课程和服务等方式来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除了带孩子们开展夏令营活动外,近两年做得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进学校、进社区,主要围绕丹霞山、车八岭、南岭的鸟类、昆虫等讲好大自然故事。”罗加权说。
可持续发展仍需大环境支持
虽然韶关市的自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起步晚、人才和经费不足、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完善、家长不重视孩子没时间等问题,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影响。
人才缺乏课程不完善
“目前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化的公约、课程、人才培养体系甚至是职业资格认证等。对于"自然导师"还没有太核心的定义。”罗加权感叹道。
在走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下开展自然教育最难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自然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不仅要求知识面要非常广,而且需要具备沟通表达讲解技巧等基本素质、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去积累沉淀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自然讲解员,而这恰恰是没办法批量化的。自然教育行业具有经常在周末上班、户外为主等特殊性,如果从业人员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教育、喜欢孩子、喜欢大自然,则很难长期坚持,这也是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的自然教育近一两年年才流行起来,而人才引进和自然导师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相信接下来的一两年,通过由上到下以及整个大环境的支持与重视,自然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会有越来越多人对自然教育感兴趣并参与进来。”束祖飞说。
在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可借鉴的方法论有限。“从国外经验来说实际上它是有方法论的,对每个年级有对应的自然课程来支撑、配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观察力、专注力、写作能力等,只不过这个行业在大陆刚刚发展,更不用说韶关这样的小城市。而且很多家长对自然教育的认知比较薄弱,孩子课业繁重,自然教育往往是文化科目、艺术类培训、体育类培训之后的选择。”
在探索中前行
“自然教育市场前景很好,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需要专业的自然教育课程和体验式教育,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等都有好处。以后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专业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家长认可、接受自然教育课程。”虽然存在一些短板,但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自然教育市场前景,并在探索中不断寻找补齐短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丹霞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其已委托华南师范大学编制《韶关丹霞山自然教育基地发展规划纲要》。此外,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林业科学院研究院等机构的合作,采取培训、比赛等方式加强导师培训,并力争实现园区企业、重点乡村和科普学堂全覆盖,园区自然教育导师的数量和素质双增长;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年龄段,分地质地貌、生态、人文等领域进行设计自然教育课程,编写《丹霞山野外自然观察丛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一批自然教育文创产品,扩大品牌传播和产业带动能力;完善专业机构设置,利用国家公园创建和自然保护地改革机遇,争取增设科研、科普专业机构,确保有一支专家人才队伍长期持续服务于丹霞山自然教育。
“我们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协议,请他们过来对车八岭自然教育做一个整体规划,包括整体的解说体系、技术设施规划、科普导师的规划、相关机构以及安全风险规划等。”束祖飞介绍。下一步,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将在把科研建设成果通过科学数据转化为自然教育课程上发力,探索把科研监测和自然教育有机结合,以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科普宣教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此外,针对韶关市区公园目前没有自然学校等实际情况,有业内人士提出建立“城市森林公园自然学校”的概念。“市区有很多公园,我们可以在这些城区公园中建立一个韶关森林公园自然学校,每周末设计出植物、昆虫、鸟类等的生态等课程,包括树叶拼图、做鸟窝等手工小课程,以此为据点面向全市免费开放,让韶关的所有家庭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自然教育。这种模式其实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成功地运行了,希望韶关政府部门能够对这种模式给予更多支持。”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卜瑜通讯员沈明礼、蔡仁银、刘萍摄影报道)“孟洲坝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正在开展上下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