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盛仪:一名儒商的家国情怀

东莞日报 2020-08-27 10:26

■1943年2月国立中山大学领食米的教职员名单,名单出现邓盛仪的名字

人物简介

邓盛仪,邓植仪之弟,清末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攻读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归国后,曾任广三铁路工程师、广西公路交通部门主管。不同于心系农学与教育的哥哥,邓盛仪后来走上“实业兴国”道路,成为知名实业家。他先后在广州、香港创办制钉厂和钢窗厂,打破外国产品垄断。曾任香港中华工商总会副会长、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委员。

留学归国后,邓盛仪曾与中山大学产生两次交集。

一次是在中山大学工学院成立前。据《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略述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创立与发展》一文介绍,1925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校长邹鲁聘萧冠英、邓盛仪等人为工科筹备委员会,以萧冠英为主席,工科筹设大致就绪,并开始招收预科生。

另一次是在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邓盛仪被迫放弃在香港的产业(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迁往香港),历经艰险,举家回到桥头邓屋。小住时日后,邓盛仪带二子邓锡全、三子邓锡铭奔赴粤北坪石。在哥哥邓植仪引荐下,在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至今保存的1943年2月中山大学工学院教职员名单中,邓盛仪的名字晰然在列。

以姓氏群居的邓屋,名人辈出,历史悠久,就像一条静水深流的长河,不喧哗,不张扬,无声滋养着故土家园。为此,不由让我想起那句名言:真正的美德就像河流,越深越无声。

回顾邓盛仪一生,就如一条潜藏地底的暗河,在无声奔腾。就如东深供水工程的起点,造福深港两地,滴滴水珠,温润心田。

在庞大的邓氏家族中,邓盛仪的名字与邓植仪、邓锡铭、邓锡清他们相比似乎并不响亮,就连无所不能的网络也只能搜索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他是一个不被大众熟知的人,他的爱国情怀,他的高风亮节,他的无私奉献更像一片托举红花的绿叶,把光环与荣耀送与他人,自己甘做一块默默支撑大厦的基石。

生于1892年的邓盛仪,19岁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他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并没有急着回国谋取职位,而是怀着深远宏大的报国之志,在欧洲进行了为期6年的公路桥梁建筑考察,收集到大量的可靠数据和一手资料后,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广三铁路工程师、两广公路交通部门主管。由于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以及官场的黑暗,两年后愤然辞职,到香港创办工厂,生产钢钉和钢窗。

学养深厚的邓盛仪一边管理工厂,一边培养孩子。他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中科院院士、激光专家邓锡铭、著名邮票设计师邓锡清等。

抗日战争时期,邓盛仪利用钢窗厂作掩护,把厂里的小饭堂作为香港地下党秘密联络点,收集重要情报,与内地党组织进行联络。1941年底,香港沦陷,日本侵略者开始在香港暴力征用中国技术人员。从美国名校毕业的邓盛仪自然难逃魔爪,当时日军要求他效力,但被邓盛仪断然拒绝。日本人恼羞成怒,准备对他采取极端手段。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邓盛仪决定放弃香港的事业,返回内地家乡。

在朋友的帮助下,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家大小在险象环生中最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邓屋。邓盛仪在邓屋小住几日,便与哥哥邓植仪取得联系。当时广东省政府已迁往韶关,根据广东省府的要求,当局决定将国立中山大学迁至粤北坪石。邓盛仪带着二子邓锡全、三子邓锡铭奔赴粤北坪石,后在国立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儿子在附中就读。

几年后日军撤出了香港,邓盛仪再次返港,重新启动了钢窗厂并担任董事长。工厂生产的钢钉和钢窗不仅打破了外国产品的市场垄断,还远销国外。

重回香港的邓盛仪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在经营工厂的同时继续为香港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随着工厂实力的壮大,邓盛仪先后担任香港中华工商总会副会长、会长,新中国成立后还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多次受到中央和广东省委领导的接见。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家百废待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邓盛仪发动香港爱国企业家捐款捐物。一批企业家积极响应,踊跃捐献,通过各种途径向在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生活、医疗、军事物资(包括汽车轮胎)。他还号召企业家购买内地发行的公债,援助国家建设。

1955年,为做好钱学森转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接应工作,在中央领导的精心安排下,邓盛仪通过香港商界社团组织积极沟通协作,在接应过程中全力配合,使钱学森一家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怀抱。后来钱学森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有意思的是,邓盛仪的三子邓锡铭,在北大毕业后从事国防科研事业,并与钱学森有过工作上的深切接触。

1956年国庆前夕,邓盛仪组织工人在厂内举行升国旗仪式,谁知触怒了国民党潜伏在香港的特务。在升旗的第二天早上,一群身份不明的暴徒冲进工厂打砸抢烧。多年辛苦建起来的工厂,被暴徒一把火彻底烧毁。邓盛仪无比气愤,他质问:一个中国人难道热爱自己的国家都有错吗?后来他通过新闻媒体强烈谴责了暴徒的野蛮行径。

邓盛仪工厂被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内地,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专门接见了邓盛仪,鼓励他振作精神,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害怕,因为背后有祖国为他撑腰。后来政府给他出资重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新厂。看着漂亮的工厂,邓盛仪激动无比,他更加深信,只要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不管遇到怎样的大风大浪都不会怕!为此,他一生与祖国紧密相连,一刻也没有分割。

1984年,92岁高龄的邓盛仪在香港逝世。当时在国家邮电部工作的儿子邓锡清获知消息,赴港参加父亲的葬礼。葬礼后,他们兄弟姐妹被新华社香港分社邀请去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主持人介绍邓盛仪的事迹时,儿女们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并非是一个普通商人,而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者,一个高尚无私的人!所以在追悼会上不少部门和政要都送了花圈和挽联。詹文格

(撰写本文时通过电话采访邓盛仪儿子邓锡清,相关内容根据其讲述整理而成)

新闻推荐

目睹学生点点滴滴的改变 这是很让人感到治愈的事

●志愿者故事小希是志愿者邹志源在韶关的一名服务对象。由于自小家庭贫困且父母不在身边陪伴,小希性格自卑,从来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