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作品集》将于9月3日在韶关坪石首发 刻录赤子之心 铭记家国情怀
自去年起,“三师”志愿者团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多位教授在韶关市坪石镇进行寻访和挖掘,一段尘封已久的厚重历史浮出水面——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培正中学等学校的前身都曾在此短暂扎根。
目前,多处遗址被重新保护修缮,串连成“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近日,随着研究和探访的深入,专家们发现,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小提琴家、作曲家马思聪也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在传播抗战歌曲的同时,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任教期间完成了《第一交响曲》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其中,后者是中国第一部以协奏曲体裁创作的大型小提琴作品。
“他以音乐为武器参加抗战,这两首作品都饱含了他对民族的热爱。”马思聪家属马之庸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8月17日—20日,基于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广州交响乐团由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执棒,录制了一套《马思聪作品集》,进一步挖掘中国优秀音乐作品。这套唱片计划于9月3日在韶关坪石首发。
在粤北迎来创作“黄金时期”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此前极少见诸于演出舞台。广州交响乐团此次的录制,也是这两部作品面世近80年来的首次同期静场录音制作。
“在近代音乐史上,广东涌现了不少音乐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尤以冼星海、马思聪两位大师在国内外影响深远。广州交响乐团录制、推广马思聪这两首作品,非常有意义。”马之庸说。
1942年,马思聪来到坐落在坪石东南20里外的管埠村,任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在那段颠沛流离的抗战日子里,他和太太王慕理一边教学生,一边搞创作,忙里偷闲地练琴。
“当时他们家没有钢琴,晚上练琴时都要爬到对面山上师院的食堂兼大礼堂去,里面放了唯一一部钢琴。”邻居张筑音回忆,每当他俩练琴时,大家都能辨别出那宏亮的钢琴声和小提琴的袅袅之音,“这琴声是我们当年最好的享受,他们奏的一般是西洋名曲,当然也少不了演奏民族乐曲和令人振奋的抗战歌曲”。
在管埠,马思聪在家的时间大多用来看书和创作。他也由此迎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他的夫人王慕理女士曾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常怀念在管埠中师的那段时间:“环境幽静,生活安定,他(马思聪)几个大作品,如《第一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等,都在那时不吃力地完成,那可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马思聪目睹日军的残暴行径、人民家破人亡,经历敌机炸弹爆发的危险,而军民英勇抗敌的情景也令他感动。1942年,他在《新音乐》月刊第五卷第一期发表《创作的经验》一文,分享了《第一交响乐》的创作。他写道:“在交响乐里,我该写我们这浩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奋斗、忍耐与光荣。”
1944年,他又完成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部协奏曲体裁的大型小提琴曲,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马之庸认为,在创作普及抗战歌的基础上,马思聪又写了以抗日为题材的大型器乐作品,才足以表达中华儿女英勇抗敌的钢铁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创作的经验》一文也是上世纪40年代马思聪唯一发表的一篇创作总结。专家评价,此文是马思聪从事音乐创作最初十年的小结,从原先“对于中国民间音乐并无多大兴趣”到后来“民歌和我互相影响成就了音乐创作”,也许正是中山大学在粤北校园的特殊环境给予他重要启发。
用唱片将作品永久保留
“马思聪还有个独特的身份,就是广东人!”广交团长陈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马思聪家乡的乐团,广交录制这套《马思聪作品集》唱片,是对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一次抢救性挖掘和传播,这也是乐团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
马思聪是古典音乐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多产的作曲家。
“他从1937年开始创作抗战歌曲近20多首,大部分都是在广东创作。”马之庸分享道。“他身历其境的感情,对日寇的仇恨、对民族的爱、对人民英雄的崇敬和缅怀、对胜利的欢呼等,构成了这些作品的感人内涵。”
其中,马思聪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是运用了广东音乐元素的开创性作品,即使放在当下也是不可多得的“洋为中用”的范例。
“马思聪先生是广东人,作品中有许多广东音乐的元素。把广东音乐用西洋乐器表现出来,产生了很有趣的效果,演奏难度非常大,很考验小提琴独奏各方面的水平。”此次特邀担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独奏的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认为,这首曲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加入戏曲元素是最大的亮点,自己在录制过程中了解到作品背后的历史意义,更感荣幸。
记者注意到,徐惟聆在录制中使用的是一把瓜达尼尼于1756年制作的小提琴。这把琴是今年诞辰100周年的著名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生前使用多年的乐器。1979年,斯特恩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访华的外国音乐家,发掘了一批后来享誉国际的中国音乐神童,徐惟聆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徐惟聆曾受教于林耀基教授,是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小提琴教育泰斗最早的学生之一,而同为广东人的林耀基,也是马思聪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首任院长时的学生。
“广交此次录制的《马思聪作品集》唱片,也将马思聪和斯特恩这两位小提琴巨匠联系在一起,这段隔空琴缘也象征东西方小提琴的交流。”陈擎说。
陈擎透露,在著名古典音乐录音师刘达操刀下,三首曲目的同期静场录音就在广交排练厅完成。“录制过程中,广交音乐家们重新了解作曲家和他的作品,愈发感受到马思聪的伟大。用唱片的形式将他的作品永久保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广交有信心为它们留下一个不错的版本。”
●南方日报记者徐子茗黄堃媛实习生杨湉
新闻推荐
10天为试点村农户 发放510万元贷款 韶关以金融服务加快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南方日报讯(记者/唐音通讯员/黄旭峰)近日,笔者从中国农业银行韶关分行获悉,该行按照“金融补短板”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金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