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韶关市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综述

韶关日报 2020-08-18 08:46

宽敞明亮的宿舍,干净整洁的厕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创意活跃的课程设置……走进粤北韶关的中小学校,办学环境、教学质量近年来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韶关市致力推动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学校自主特色发展、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政策先行:直面不均衡困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韶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仍是义务教育的难题:农村地区、边远山区教学点教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不足、部分县中心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依然存在……

教育是基础,亦是民生。为了让每个城乡孩子享受更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韶关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此出炉,强“硬件”抓“软件”,启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行动计划,推进学校优化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县(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德育活动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民主管理、特色品牌创建六大系列项目。

夯实“硬件”: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武江区龙归中学,一栋新建的5层楼新厕所解决了千余名师生的“如厕”难题,每层厕所设独立蹲位,每个蹲位有独立门、独立冲水阀,还设有洗手盆、排气扇、照明等。这是源于2019年,韶关市一场走进城乡中小学,破解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厕所革命”。

小切口,大民生。依托2019年韶关市制定的《韶关市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韶关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全市中小学“厕所革命”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共223所。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工的学校137所,正在施工的学校有86所。今年下半年,市政府增加1000万元奖补10个县(市、区)100所农村小学厕所改造任务。

同样带来教育“红利”的,还有全市加快建设的学生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方便更多偏远学生住校生活、学习。今年,全市计划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92所。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累计投入8426万元,完成现有寄宿制学校改造18所,改造达标寄宿制学位4902个,新增寄宿制学位数1220个;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已开工58所,竣工5所,增加学生宿舍建筑面积6469平方米,新增寄宿制学位120个。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黄国队介绍,为了缩小城乡中小学之间“硬件”的差距,韶关市也在不断加大对农村偏远、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设施投入,如建设完善舞蹈室、音乐室、篮球场等,致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化“软件”:共享优质办学资源

除了夯实“硬件”,薄弱、偏远学校的“软件”也在“提档升级”。近年来,韶关城乡之间,形成了政府搭台、强弱联合的“办学联盟”。北江中学、市一中分别与相对薄弱的市十五中、市十三中联合办学;市一中与棚户区改造配套建设的东鹏中学建设初中分校区;武江区东岗小学与新建太阳城东岗小学结对帮扶;浈江区将薄弱的园前路小学并入和平路小学。“我们通过实施市域、县域内强校带弱校、城市学校带农村学校、同类学校对口帮扶工作,让强校带领着"小兄弟",实现教学成果、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帮、带",提高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黄国队说道。

为了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近年来韶关市还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提升他们管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推动学生评价体系、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黄国队介绍,接下来,韶关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由规模向效益、由硬件向内涵、由管理向治理的“三大转变”;推动全市义务教育由城乡基本均衡向城乡优质均衡迈进。

新闻推荐

韶关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国字号”招牌越擦越亮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卫健局获悉,全国爱卫会下发《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