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菜园记

韶关日报 2020-08-16 08:41

原大菜园一带。资料图片

韶关市民大都知道中山市场(原第三市场)位于市区的中山路,却很少人知道中山市场周边曾经有个“大菜园”。

日前,笔者和友人一同去到熟悉大菜园历史、曾在原韶州师范学校任教的退休教师林佩琼家中,听她讲述关于大菜园的历史故事。

林老师现年88岁,身体尚健,谈吐自如,尤其是记忆甚好,有问必答。据林老师介绍,大菜园原是北门城外的一片平地,范围从帽子峰山脚至中山路,东靠浈江,西临武江,其面积大约有100亩。韶关东、南、北城门有浈、武两江为护城河,北门城外也有人工挖掘的护城壕,历代军队攻打韶关,这里便成为两军交战的“古战场”。

中华民国建立后,战事较少,当局填平了城北门外的护城壕,“古战场”逐渐变成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这时候,城内外的一些居民和外地移民争相在那里开垦荒地种植蔬菜,不到两年,成为生产蔬菜基地,市民称之为“大菜园”。

在大菜园种植蔬菜最开始要到浈江、武江去挑水浇灌,路远又辛苦。后来,菜民经过协商合力将填平了的护城壕挖掘出一口水塘用以浇灌蔬菜,故而称水塘为“壕塘”。壕塘开始放养过鱼,但鱼不好养活就改种莲藕,莲藕的长势非常好,年年丰收,大量上市,市民争相购买。壕塘出产的莲藕身长而细,藕孔扁而小,藕皮呈铁锈色,煲汤煎炒味道都很不错。

民国中期,当局拆除城墙,扩建了环城马路(城北地段名为中山路)。1929年,当局在大菜园兴建了第三市场(今中山市场),之后便相继有市民在大菜园建造房屋,开始“蚕食”大菜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大批难民逃来韶关谋生,其中有部分较为殷实的人家选择在大菜园建屋落户,逐渐“鲸吞”了大菜园。随后,又在大菜园新建的众多房屋中开辟了几条街道,其中紧靠中山市场的一条街道取名为“大菜园”,后又改名为“群众街”。

时光流逝,弹指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依附中山市场改造、扩建的大好趋势,群众街的居民大都将房屋出租或自己开设不同类别的商店,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热闹繁荣的商业区。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向林老师告别,并约定有时间常聚,再一同聊聊韶关的历史。

新闻推荐

迁坟通告

韶武府[2020]9号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由武江区负责开展张九龄纪念公园项目的清表交地工作。现因清表交地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