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医学检验 守护群众健康 记2020年韶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陈亚军

韶关日报 2020-08-03 09:01

图为陈亚军在观察羊水标本。吴梦雁 摄

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日常里,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与遗传中心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有一群身穿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他们每天忙碌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线,像“猎人”般“捕获”标本信息。其中,团队的领头人陈亚军,是该中心的主任和主任检验师,他已躬耕医学检验技术20余载,以精湛的科研水平,守护着群众健康,被评为2020年韶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投身抗疫的白衣战士

今年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为了尽快对韶关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进行排查,市妇幼保健院检验与遗传中心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被批准为韶关市首批两家之一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陈亚军作为科室主任,立即着手筹备核酸检测实验室,组织科室骨干力量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操作步骤比较繁琐,重要的是我们医务人员要接触到传染性疾病的标本,个人防护、生物安全很重要,亟需用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要在防控压力中从大局出发,用高科技手段和专业技术能力为群众健康服务。”陈亚军说道。

在他的带领下,今年1月24日,科室4位有临床基因扩增检测资质的医务人员前往市疾控中心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生物安全培训。第二天,他们就腾出实验室空间,安装生物安全柜、高性能荧光定量PCR扩增仪等设备,随后接受了市卫健局对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实验室的评估检查,通过了严格的性能检测并投入预试验。今年1月29日,该团队正式开始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咽拭子标本的检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的变化,今年3月中旬,陈亚军主动请缨,把整个乳源瑶族自治县和武江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送到他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目前,他带领的团队平均每天检测标本300-400例,高峰期每天达上千例。截至今年6月30日,他所带领的团队已检测3万多例新冠病毒核酸标本,不仅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也为韶关市防控疫情作出了贡献。

防控出生缺陷的“守门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有序开展的同时,陈亚军还带领着另一团队,奋斗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细胞分子遗传和产前诊断技术和管理工作中。

近年来,陈亚军带领团队每年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30余例,苯丙酮尿症0-2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000多例,让他们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和有效的生活指导。同时,近年来每年通过产前诊断细胞分子等先进技术手段诊断唐氏综合征和重型地中海贫血等严重致死致残致愚遗传病胎儿100余例。

“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苦心钻研的治学态度。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疑难病例,他和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处理、分析确认、查阅外文资料,也时常把一些新项目新技术引进科室,让我们队员得到很好的指导和发展。”该中心主管检验师黄丽婵评价道。

科研创新的“硬核”担当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陈亚军认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有责任担当之勇,科研创新之谋。

在不懈的努力中,他和团队1999年至2014年先后发现了4例世界首报人类异常核型染色体,为丰富人类染色体疾病核型作出了贡献。2000年至2003年,他参加广东省“五个一”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人群筛查的α、β-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作为韶关市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调查了韶关市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本市大规模群体性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此外,他以主要负责人身份创建了韶关市第一个临床基因扩增分子诊断实验室,第一个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验室,第一个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实验室,并在积极争取创建韶关市第一个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实验室和遗传病生物样本库。

在躬耕医学检验技术的过程中,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8篇,曾获评2014年度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2007、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先后获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六次,2017年获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称号。

新闻推荐

韶关市举办新基建发展论坛暨政策宣讲会 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昨日,由韶关市互联网协会主办的“新基建发展论坛暨政策宣讲会”在市区举办。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政务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