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把知识和智慧留给人民” 追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

韶关日报 2020-07-10 08:47

王明健生前照片

7月8日,韶城天空阴沉沉的,一片肃穆。下午4时,韶关市殡仪馆被深深的哀伤紧紧笼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研制功臣、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高级工程师王明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20余名亲友

前往吊唁,表达哀思。王明健同志于7月7日早晨8时35分与世长辞,走时依然穿着那身生前常穿的绿色军装。

这位为共和国创造殊勋的老英雄,一生不求名利、低调节俭,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的核工业而奋斗,一心只想为国家多作贡献,即使在弥留之际,依然不舍放下手中的笔、停止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化学难题。正如他生前所说:“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现、发明创造继续为人民服务,把知识和智慧留给人民。”

发明原子弹原料铀提炼方法

1933年6月出生的王明健是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人,1956年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毕业后就投身于原子能事业。

当时我国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又急需2吨二氧化铀做试验,二机部决定在广东某村建立水冶厂,要求在半年之内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来。王明健被任命为309大队水冶厂厂长和技术负责人,肩负起了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不锈钢和塑料的情况下,王明健从老一套炼铀方法中解脱出来,创造了最简单、最经济的从铀矿中提炼黄饼的方法,即简易炼铀法,后来也被人们称作“土法炼铀”。带着这套工艺,王明健迅速把厂子建了起来,并在1958年8月底正式投产,在半年后完成了任务。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

1959年8月,王明健接到指令,要求在当年10月1日前炼出1公斤纯金属铀,并送往北京展览馆在国庆时展出。接到任务后,王明健和助手何国发立刻赶往北京,在一个废弃的车库里做试验,在2次爆炸中他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但凭借着坚定的革命精神、坚强的信念,他不断吸取教训、取得进步,在经历了上百次试验后,最终成功提炼出了1公斤银灰色、铀比重最高的纯金属铀,按期完成了任务。除此之外,王明健还发明了新型萃取剂(6092)用于纯化铀。这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起到了保障作用。

王明健发明从铀矿石中提炼重铀酸铵的方法,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材料的“炼铀功臣”。潜心于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

对于原子能事业,他信念坚定,所以不惧磨难不惧牺牲;他爱得深沉,所以甘愿鞠躬尽瘁。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撼世界。309大队的队员们也各赴前程,而因为要筹建更大规模的铀水冶厂,王明健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选择了留下,坚守一线从事铀矿冶炼研究。

从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王明健先后在741矿、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00251部队工作,先后担任202厂厂长、708厂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先后为铀矿水冶厂作出了70多项技术革新,不仅解决了当时阻碍生产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多年来,王明健发明和创新的这些技改项目,也被其他基建工程兵铀矿部队学习和采用。

在中国核工业的史册上仍闪烁着他留下的光辉一页:1959年,全国群英代表大会,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即全国劳模称号);1977年,他出席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2008年,荣获中核集团“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

为建党99周年庆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7月1日,在核工业四一九医院的一间病房内,传来了这样的歌声。当日,该院医生邓钦文带着一个生日蛋糕来到王明健老人的病床前,和王明健及家人一起唱歌为党庆生,同时希望王明健老人能够早日恢复健康,让医院里的病人及医护人员感动不已。

作为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明健无限忠诚于党,1995年退休后仍在潜心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为人民作出贡献。即使在因病卧床治疗的那段时间里,手中解题推算的笔依然未停。在弥留之际,他特意交代:一切丧事从简。

王明健的家人遵从他的遗愿,告别仪式简洁肃穆。核工业广东矿冶局副局长王成在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说:“王明健同志是我们核工业的老前辈,为核燃料的生产作出了贡献,王明健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献身核工业和献身国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新闻推荐

“两弹一星”功臣王明健在韶关逝世,享年87岁曾自创原子弹原料铀提炼法 完成任务后隐姓埋名30多年

1.王明健。2.八一厂电影中的“土法炼铀”场景。3.翁源县下庄,王明健与炼铀工人合照。4.王明健曾获得的“献身国防事业”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