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木盒引发的传奇故事
韶关民间相传,古时皇岗岭脚下有个村庄,村民黄大哥在冬日的一天上皇岗岭砍柴,当他走到半山腰时,遇见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连忙举起手中的扁担追打,不慎被野藤绊倒摔了一跤,他爬起身来继续追打兔子,兔子快速地钻进一堆草丛。他用扁担拨开草丛,不见兔子却见一个破旧的小木盒,拿起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支毛笔、一个笔架和一个墨砚。对于未上过学,目不识丁的黄大哥来说,这些没有引起他半点兴趣。黄大哥开始感到浑身酸痛,想到兔子又跑了便越想越气,他使劲把小木盒抛向空中,毛笔、笔架、墨砚在空中翻腾滚动,分别跌落到三个地方,随之发生了神奇的事情……
笔架变成笔架山
笔架最先跌落到不远的北城门外,“轰隆”一声巨响,拔地崛起一座高耸的山岭。韶关城内的民众以为天崩地裂,纷纷走出北城门外去看,误认为是从天上降下一座山岭,形状三峰连贯像个“笔架”,取名为“笔架山”。明末,笔架山列入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笔锋写云”,改名为“笔峰山”。民初,由于笔峰山主峰受到“风化”,形态好像一顶“便帽”(俗称“瓜皮帽”),又改名为“帽子峰”。
笔架山是韶关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守卫韶关的军事要塞,同时又是侵犯韶关的兵家必争之地。据史志记载,发生在笔架山的交战有不少,到了近代,笔架山也经受过无数次战火的洗礼。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东峰划分建造了韶关电视台,主峰和西峰划分开辟为“帽峰公园”。帽峰公园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到有“笔峰写云”“墨痕园”“雁来亭”“瑶寨秋色”四个优雅别致、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区,成为韶关市民登高、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毛笔变成笔杆山
再说毛笔,毛笔身小轻盈,悄悄地飘向西郊的宝盖坪,落到一个正在菜园锄地的少年身旁。
这个少年名叫阿良,家境贫寒,六岁丧父,跟着母亲招婶在田间菜地干活。他喜欢拿着树枝蹲在地上画画,所画的动植物逼真生动。他老早就想有支毛笔来画画,当得到天上飞来的毛笔,如获至宝。
阿良天资聪颖,他用烧过的柴炭捣成粉末拌水做“墨”,家里那块光滑平整的模板做“纸”。他想起父亲去世后,母子再没吃过一顿饱饭,于是就拿起毛笔,蘸着墨汁在木板上画了两碗米饭、一钵肉。他站立起来叫唤“娘,过来……”“看”字还没出口,木板上便突然出现两大碗白花花的大米饭、一大盆香喷喷的红烧猪肉。招婶走过来,疑惑地问:“这饭、肉是真的吗?”
阿良试吃了一团饭和一块肉,证实是真的,他拿起毛笔反复端详,惊喜地说:“娘,是支神笔呀!”
这天晚上,阿良兴奋到睡不着觉,刚入睡就梦见神笔仿佛在对他说:“我三天要归位。”他领会到神笔的意思,是提醒他在三天之内画出急需的物品。
阿良连续三天躲在家里画画。头一天,画出了大批棉衣、棉被,分给宗亲度寒冬;第二天,画出了大量食品、用品,分给宗亲过大年;最后一天,阿良刚画好十几头大水牛,分给宗亲牵回家,村上的地主恶霸“饭铲头”(眼镜蛇)就带着他的儿子和两个恶奴闯了进来,气势汹汹地指着阿良说:“你这贼小子偷了我家的传家宝神笔!”他的儿子不容阿良分说,饿狗抢食般地扑上前去抢阿良手中的神笔。神笔神奇地从阿良的手中升腾起来,旋转一周,飞出门口。饭铲头挥手喝到:“追!”几个帮凶跟着追出去,尾随着飞得不高不低、不快不慢的神笔,眼看快要抓住却又飞走,一直追到宝盖坪的尽头,累得四个恶棍再也跑不动,抱作一团,呼呼喘气。这时,神笔一个转身调头,变成一座山峰,把他们统统压死在山底。
神笔“归位”前为民除害,改变了宝盖坪村民受压迫、剥削的状况。阿良为神笔变成的峰起名为“笔杆山”(今改名叫“松山”)。宝盖坪(今属向阳村委八组)自从有了笔杆山泉水的灌溉,贫瘠的土地肥沃起来,连年庄稼丰收、禽畜兴旺,从一个贫穷的山村成为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
墨砚变成砚洲
说到墨砚,墨砚最后落到沙洲坝(俗称“西河尾”)南端的龙溪口处的北江河中,立刻浪涛翻滚,随着浮出一座巨大长形的绿洲。韶关城内市民看到绿洲形似墨砚,取名为“砚洲”。可是,当地村民发觉绿洲有些像他们常穿的“草鞋”,故而又取名为“草鞋洲”。
笔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英光小学(原校址在今韶关学院医学院,距离砚洲不到一公里),学校曾多次组织到砚洲野营、野炊,以后也结伴多次去过砚洲游玩,因而对砚洲的环境依然记得清楚。
砚洲四面环水,长达300米,宽约100米,洲中树木葱茏,长满奇花异草、栖宿无数雀鸟,周围长满茂密的翠竹,当风吹拂,竹梢宛如千万只孔雀开屏。据《曲江县志》记载,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两河竹籁”可是指此,尚存异议,有待考证。
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国民党广东省府迁至韶关,随同的“难民”多达30万,当中有不少麻风病患者。抗日战争胜利后,韶关国民党当局为了敷衍各界人士联合发出“禁止麻风病传染扩散”的强烈呼吁,设立美其名为“曲江县麻风院”的机构,院址建在砚洲。因此人们改叫砚洲为“麻风洲”,此地渐渐成为与世隔绝之地。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麻风病患者的疾苦,也为了净化砚洲、沙洲坝的环境,将在砚洲幸存的麻风病患者和新收容的麻风病患者作了妥善安置。
1983年12月,在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声中,北江大桥建成通车,南郊和河西尾从此“天堑变通途”。韶关市大规模动工填平砚洲西、北支流河道,连接沙洲坝,扩展为面积宽达0.7平方公里的新城开发区。许多房地产商家看上这块“风水宝地”,分分前来投资,建立起鳞次栉比的商贸楼房。同时,富裕起来的向阳、红星两个村委的村民,按照新城区发展统一规划建造新型住宅,成了繁华热闹的新兴城区。
新闻推荐
曲江举办农村瑶族创业青年蜜蜂养殖培训 传授新技术 共走致富路
图为授课现场。冯春华摄本报讯6月23至24日,由曲江区关工委和区民宗局联合举办的瑶族创业青年蜜蜂养殖培训班在曲江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