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牛:富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

韶关日报 2020-06-13 08:56

韶关的老一辈们,不少人都看过“舞春牛”这一传统舞蹈表演,深受大家喜爱。一直以来,“舞春牛”在韶关地区均有流行,其中以浈江区犁市镇的“舞春牛”尤有特点。2006年,舞春牛还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犁市镇“舞春牛”起源时间不明,但根据族谱记载,梅村人在唐朝时从江西迁来,所以推测应该是始于唐朝之后。“舞春牛”,以舞蹈、对白为主,乐队伴奏为辅。表演形式轻松、诙谐、生动。春牛由竹篾、铁丝扎制而成。先用竹篾、铁丝,扎制成牛头骨架,然后糊纸和彩绘,做成牛头状;牛尾用一节短的弯木缠上棕丝牛身内衬草席,外面蒙上一层灰布或黑色被单,连接牛头牛尾。

春牛队由十多人组成,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一人扮耕夫手执牛鞭、肩扛木犁,一人扮看牛仔,2至4人扮阿妹,肩挑水桶或花篮,手执彩扇、彩巾,相随在春牛左右,唱歌跳舞;其余人操作锣、鼓、钹、二胡等乐器。

舞春牛的基本套路有:春牛出栏、春牛上路、春牛吃草、春牛背轭、春牛耕田、春牛擦痒、卧地听歌等。正月初一,春牛队到各村拜年表演,每到一地,主人燃放炮竹迎接。随后春牛队开始舞春牛,乐器声中,耕夫牵牛,看牛仔扛犁,阿妹挑水桶或花篮出场。表演一个段落后,耕夫即放下木犁,插科打诨,向身边的旦丑提议唱小调。乐调过门后,或者唱长工歌,思苦忆甜,苦中作乐,互相鼓励,期望来年日子越来越好。或者唱拜年歌,祝福主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或是唱《十二月花》,叙述十二个月的农事生产知识,教导人们耕种。

“舞春牛”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富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播了生产和生活知识,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闻推荐

浈江区加强头盔价格监管 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本报讯6月1日起,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

 
相关阅读